新生導引

如何透過修慈心來觀心?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21年08月27日|

學員1:修行快3年了,發現自己嗔心多,近期調整為慈心念誦,心很喜歡。 但是一段時間精進後,接著一段時間就不想修行,心非常苦與糾結,而且這兩種情況交替上演,每次特別苦和艱難過後感覺會進步一點。 另外因為心易散亂、迷失很久、很難安住,所以一直處在找業處的情況,請尊者慈悲開示!

隆波:你喜歡修慈心,那就不斷去修慈心,你的心才可以獲得快樂和寧靜。

修慈心過後,一旦心接觸到了境界,比如你看到這個人的臉,慈心消失,瞋心冒了出來,一旦有嗔心生起,你要看到嗔怒或生氣並不是心,它是被 心覺知的對象,你要去體會每一種快樂都不是心,每一種快樂都只是被心感知的對象,因此,我們修行的目標並不是追求快樂、寧靜、好,而是為了看到 呈現出來的一切都會滅去,暫時地存在然後消失,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在修行時,你就不斷去修慈心,修慈心後你去觀察自己的心:起先你的心焦躁,知道自己的心焦躁,然後繼續修慈心,接下來心寧靜了,知道心寧靜 了,你還是繼續修慈心,接著寧靜消失了,有快樂湧現,你知道心有快樂,然後繼續修慈心,突然心跑去想了,想到了你討厭的人,慈愛消失變成了瞋怒 ,你要看見剛才的心有慈愛,這一刻的心沒有了,你要看見慈愛的無常,然後繼續回來跟慈愛在一起。

你用修慈心來修禪定,然後及時知道心,修慈心不是為了快樂、寧靜,而是把慈愛作為心臨時的家,心有慈愛,知道,心沒有慈愛,也知道,心寧靜也知道 ,心散亂也知道,關鍵在於及時知道自己的心,不是訓練心變好。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好」,因為好是無常的,我們不只是要快樂,因為世間的快樂永遠都摻雜著痛苦,我們並不追求博學多才,需要的只是洞見:在我們眼前發生 的一切只是短暫地停留而後滅去,這樣訓練時間長了,心會對所有一切保持中立。

現在你的心很容易煩躁,動不動就生氣,你選擇修慈心就對了。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