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歸零

—————————–阿姜蘇納瓦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4年10月12日|

為了離苦的修行,必須先具有覺性(覺知自己)。
正如佛陀教導道:“無論何時何地,正念覺性都是必須培養的!”
●覺性就是:感覺到自己的身、自己的心;
●定力就是:觀察所緣的對象時,心是安住的;
●心有覺性/有定+ 持續地覺知一個所緣對象= 奢摩他(禪定);
●心有覺性/有定+ 洞悉到名法與色法的三法印= 毘婆舍那(內觀);

何時需要訓練覺知自己(有覺性)呢?
●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固定模式的專門練習時,比如念經、禮佛、聽法,經行,禪坐(觀呼吸、觀腹部起伏、手部動作等等);

“有覺性——覺知自己”
相反
“沒有覺性——忘記自己”

訓練覺性(覺知自己)
如何訓練呢?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感覺到:“剛才我忘記自己了。”
“忘記自己”或“沒有覺性”就是指:
●忘了自己,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心衝進了“(念)想”裡;
●心跑到眼所見之物╱耳所聽之聲╱鼻所嗅之氣╱舌所嘗之味╱身之觸感;
●心追隨自己的煩惱習氣,以及心裡升起的種種現象;

如何觀察——忘記自己了?
●站立、行走、坐、臥時,若沒有感覺身體正在站立、行走、坐、臥,就說明忘記自己了
●聽音樂或聽法談時,若聽不到音樂或法談聲,就說明忘記自己了。
●想的時候,若不知道自己身體當下正在做什麼,就說明忘記自己了。
●緊盯與專註一個對象直至感到緊繃了,就說明忘記自己了。

試著觀察,就能體會……
●看電影、電視時,會忘記自己。
●講電話時,會忘記自己。
●看見美女(帥哥)時,會忘記自己。
●生氣、煩躁不安、鬱悶時,會忘記自己。
●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忘記自己。

突然覺得自己剛才走神了的瞬間,那個瞬間就是“覺知自己”;就在那一瞬間,我們成為了有覺性的人——知道、覺醒、喜悅。
請記得…已經忘了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試圖一直保持覺知!
知道了“忘記自己”的頻率越高,升起覺性的頻率就越高!
當心裡升起煩惱,煩惱習氣的職責就是讓我們忘記自己而去造作各種業。煩惱習氣升起的時候,要覺知自己。
一旦覺知自心正在煩惱,要謹慎自己的身與口(持守戒律),然後練習去看有煩惱的心,輕鬆自在地旁觀與知道。
如果煩惱習氣的力量大到我們無法控制身與口的行為,就先以技巧讓心平復,讓煩惱習氣的力量下降。一旦心平靜下來或是煩惱習氣的力量下降,我們就能夠訓練覺知自己,繼續去看那個有煩惱的心。
當身體升起苦受的時候,心會跳進感受,於是便產生心苦。

●學著去知道,練習著去看見掙扎的心、煩躁的心、生氣的心。
●學著去知道、練習著去看見——感到身體是一個部分,感受是另一部分。
如果及時識破自己的心,清楚看見身體和感受是兩個不同的部分,心就會接受當下在呈現的實相,心苦將會減少(快樂將會增多),直至好像身苦減輕了——即使依然是同樣程度的苦受。

一旦能夠自動頻繁的有覺性(覺知自己),那麼在世俗間:
●不會犯戒,不會造作惡業;
●能夠快樂而正常地生活;
●慈悲而善良的心有足夠能力在各種場合圓滿完成自己的義務與責任。
●遇到大風大浪,能夠以智慧輕易化解。

一旦能夠自動而頻繁的有覺性(覺知自己),那麼在佛法方面:
●心將會越來越頻繁的安住(有定);
●能夠了解名與色的實相:無常、苦、無我(看見名與色的三法印);
●產生智慧得以照見涅槃,最終徹底的離苦!

請記得修行的原則:
●要慢慢的、輕鬆自在的訓練,無需緊繃與緊張;
●在白天經常提醒自己:訓練回來感覺身與心;
●任何時候心裡升起各種現像或情緒,小心不要犯戒。
●如果心裡的情緒太過強烈,先找方法讓心平靜下來。

總結:修行原則與方法
●任何時候,知道當下能夠覺知到的最清楚的對象。如果身體明顯,就覺知身體;如果心情明顯,就覺知心。
●只是知道身是如何的,只是知道心是如何的;一旦知道身或心是如何的,便無須做什麼讓它們改變成其它樣子,只要如其本來的面目而知道就夠了!
●覺知身與心,以正確的固定模式來訓練,即使每天只有幾分鐘也可以。如果喜歡念誦,就透過念誦來覺知身心;如果喜歡走路,就走著覺知身心(經行)。如果喜歡打坐、坐著默念或者坐著做手部動作,則坐著覺知身與心!

今天的練習沒有結果,明天繼續!別偷懶,不氣餒,不放棄;某一天,道、果、涅槃必然呈現在眼前!
從清晨醒來直至晚上睡覺之間:持戒並且培養覺性來覺知自己,覺知身也覺知心;而後,心會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
(全文完)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