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如何觀心?如何觀身?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因此,我們觀心的時候不是直接觀心,而是藉由觀察“心所”來觀。心所,就是伴隨著心生起的事物,正是它讓我們可以看到心的生滅。

觀心並不是讓心空空的。可有些人教導觀心,是讓心去空空的,他們竟然還引用隆布敦長老的教導:“空闊,光明,純淨,止息了造作,停止了找尋,心不再有任何動作。纖毫無存,什麼都不剩。”長老教導的這個可是“一心”,是阿羅漢聖者的心,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心。“一心”是無法被製造的。

我們只能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去探索。有貪心嗎?有嗔心嗎?貪心和嗔心相同嗎?看見它們的不同了嗎?只有看到後才會明白:貪心生起而後消失;嗔心生起而後消失;痴心生起而後消失。快樂的心和痛苦的心是一樣的嗎?不一樣。以此類推,我們最後就會看到:每一種心和“心所”生起而後滅去,它們全都是即生即滅。

因此,直接觀心是觀不到的,它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我們只是藉助“心所”得以看見:各種類型的心都是即生即滅的。

很難嗎?即便覺得很難,也要學習。今天覺得難,未來見到彌勒佛的時候,聽法的當下就會頓悟。如果今天只求簡單輕鬆,那未來將一事無成。

我們要去透徹地探究世間,也就是透徹地了解我們的名色身心。從身開始也行,從心開始也行。只要能夠放下心,同一瞬間就會放下所有的名色。

如果我們的學習可以直驅心,能夠放下心,也就是一次性放下全部五蘊。如果還做不到,就循次漸進——觀身,觀受,觀善心、不善心,不斷地觀照,積累力量,直到覺性、禪定與智慧獲得圓熟,屆時它們將會自行切斷煩惱。

瞧!一有出家人走過,我們的心就晃晃蕩盪跑過去看了。感覺到了嗎?一有人走過去,我們的心馬上就躥過去,偷偷瞟一下。當發現沒什麼可看的,就又躥回來——這就是“心在自行運作”的實例。不斷地去觀察,並不是難事。能夠觀心就觀心,觀不了心就觀身。如何觀身呢?心是觀者,觀呼吸,看著身體在呼吸,而不是去專注在呼吸上。

觀身呼吸,感覺到了嗎?有時呼吸深,有時呼吸淺,呼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心一旦靜止,呼吸就會越來越短,為什麼越來越短?因為所需的能量減少了。當煩惱習氣強烈時,呼吸非常粗重,需要大量吸入氧氣才有足夠的能量去應付。但是心寧靜時,呼吸會越來越細膩,彷彿停止了(其實並未完全停止,只是變得極其微細罷了)。氣息也彷彿消失了,只在鼻尖處仍有殘留。這時心就會從對呼吸的覺知轉成對生起的光明的覺知,所緣從氣息變成了光明。

當我們觀身的時候,心只是觀者,別忘了去看著身體呼吸。如果觀四威儀,則是看著身體行、住、坐、臥,心是觀者。如果禪修使用的是身體的“動”,則稱為“正知篇”。覺知身體的動、身體的停,比如觀腹部升降,就屬於“正知篇”。隆波田的手部動作也屬於“正知篇”,這是小的肢體動作,不是行、住、坐、臥,心是觀者。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