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為何要覺知身心?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要想讓心接受實相,必須常常帶領心去看清實相。苦就在身,苦就在心。如果常常覺知身與心,就會知道身體的實相——此身不是我,身體是一堆物質,是苦的聚合,一直被苦逼迫著。如果上述洞見生起,那麼即便身體老、病、死,心都不會苦。

如果照見了心——心苦、心樂不是永恆的,貪、嗔、癡不是永恆的,什麼都不永恆,覺性也不是永恆的,那麼遇到不稱心如意之事,感到不滿意,我們會知道那隻是一種感覺而已。心會契入中立——無論接觸什麼,心都快樂而寧靜,保持中立。

“誰抵達中立,誰就遠離諸苦”,這是隆布帖長老的教導。有些人看不起他,認定長老的教導錯了,他們認為“保持中立”是源於禪定。哦喲,如果是那樣,打坐之後有了禪定就會快樂,沒有禪定就不會快樂。那種理解太過膚淺!

真正的中立是源於智慧——洞見生命的實相、世間的實相,尤其是洞悉到此身與此心的實相。我們的這副身心是整個世間的中心,我們是透過自己的身心去體驗世間,拋開自己的身心,其他都是外在的。因此必須直驅源頭——洞見自己身心的實相:它們是無常,是苦,不是我,只是臨時存在。就像臨時租的房子,只能暫住然後就得離開。即便是自己的房子也一樣,只是臨時暫住然後走人,就這樣觀察——在身與心之中一切全是臨時的,就像租的房子。

能夠心悅誠服接受這一實相,就不會苦。不會因為老、病、死而苦,不會因為與所愛的人、事、物分離而苦,不會因為碰到不喜歡的事物而苦,也不會因為“想要”而苦。

只要“想要”生起,心就會苦。一旦斷絕了“想要”,就徹底止息了慾望。那是由於智慧生起了——明白一切都是臨時的,一旦洞悉到此,就不知道為何還會“想要”。有人想要追求某位漂亮的女孩,因為她美麗動人,如果智慧徹見到漂亮是臨時的,就不會想要了,不知道為何還會“想要”呢?

曾有一位高僧,是隆波的第一位師父——隆波李尊者,尊者很年輕就出家了,後來想還俗。因為他的朋友們都還俗娶了老婆,他覺得那挺好,出家太難,他也想還俗,想要還俗就先審思還俗以後好或不好。於是他在佛塔通宵打坐,不停地審思:如果還俗了,我去做什麼?委託朋友去工廠找份工作,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存錢之後去找老闆的女兒談戀愛,最終變成老闆的女婿。一旦老闆死了,自己就變成有錢的老闆,之後再把事業擴大,生意越來越紅火也越來越累。最後老婆、子女越來越多,擔子也越來越重。他不停地審思,最終一切都是負擔:賺的錢根本不夠養家,每天都是煩心事,大老婆跟小老婆吵,生活一團糟,沒有任何快樂。一旦審思到生活之中沒有任何樂趣,要怎麼做比較好?唉,還是出家好。“嘿!我不是已經出家了嗎?”於是他沒有還俗,直到後來變成隆波的師父。

一旦洞見到世間的實相、生命的實相,心就不再沉迷於世間。比如,我們要追求某位漂亮的女人,她又能有多漂亮?對嗎?漂亮是不會持久的。一旦成了自己的老婆,就不太漂亮了,別人的老婆反而更漂亮,問題就又來了。

因此修行就是帶領心去探究世間、生命的實相,不斷地觀身、觀心,看到身的實相——始終被苦逼迫著,整個身體只是物質元素,是從世間借用的。比如把空氣從世間借來用——吸氣、呼氣;把水借來用——喝進去、排出來或變成汗排出去;吃飯也是,食物是物質,吃進去、排出來。最後死去,這個我們認為是“我的”的身體會拿去火化,埋進墳墓,然後被樹木吸收,動物又攝取樹木的養分,而後人又吃動物。我們就是不停地從世間借取物質來用。一旦看到身體的實相——它不是什麼神奇的寶貝,而只是從世間臨時藉來的物質,臨時存在而後分崩離析,即便尚未離散之前,也是一直被苦逼迫著——呼氣苦,吸氣也苦。大家試試,呼氣是苦還是不苦?不停地呼氣,呼氣,苦嗎?看見了嗎?苦就在眼前,很容易看見。不停地呼氣就苦了,我們就吸氣解除苦,而不停地吸氣又苦了,再用呼氣減輕苦。坐著會苦,需要站起來或走一走;走太多了又會酸,要再坐下;坐多了又酸,就躺下。

為什麼要不停地換姿勢?為什麼一定要換姿勢?因為有苦,因為始終被苦逼迫著。為什麼一定要動來動去?為什麼要抓?因為癢。為什麼要打哈欠?因為身體始終在逼迫我們。不停地觀下去,以覺性感知身體,就會洞見到身體擁有的只是苦。

心若願意接受實相——身體擁有的只是苦,老的時候是誰老?是“苦”本身在老,而非我老;病的時候是“苦”在病,而非我在病;死的時候是“苦”死,罪有應得。所以阿羅漢在圓寂的時候非常愉悅,因為“苦”要死了,“苦”要瓦解了。如果是我們要死了,就會苦悶,因為還沒有看到身的實相。

心的實相:惟有無常——快樂是無常的,痛苦是無常的;好是無常的,壞是無常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努力追求美女,希望得到快樂,追求成功也只是短暫快樂,很快就會消失,又需要追求別的女人,就這樣不停更換。事實上,這一切是因為心沒有飽,一直處在飢餓中,於是它在掙扎,始終有苦生起。

探究實相就會洞見到心裡的一切全是無常的。快樂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如果能夠照見,就會輕鬆很多。快樂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心就再不會拼命地尋找快樂、逃避痛苦。不再掙扎,心就寧靜而快樂。心會寂靜、愉悅、舒坦,沒有慾望生起,而正是慾望讓心掙扎,讓心看不見涅槃。

涅槃是什麼?涅槃是慾望止息的狀態——沒有了“想要”。何時沒有慾望,何時就照見涅槃。因為涅槃是慾望止息的狀態——沒有了“想要”,而不是“不想要”,“不想要”也是一種“想要”——想要它沒有。涅槃是沒有“想要”生起。心沒有“想要”生起,是因為心聰明了。

我們拼命學法就是為了訓練讓心變聰明:明白身的實相,洞見心的實相。一旦心變聰明,就沒有“想要”生起。比如我們明白身體的實相一定會老,就不會想要永葆青春;或者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某天一定會與所愛的人、事、物離別,假設我們的愛人發生車禍去世,我們會感覺那是正常的,因為一切都是臨時的,心就不會苦。

因此,何時心有智慧,就會擺脫“想要”,一旦擺脫“想要”,心就契入寂靜之樂。

涅槃就是寂靜,就是寧靜,但不是世間的寧靜。涅槃的寧靜,是寧靜於煩惱習氣、寧靜於“想要”、寧靜於掙扎與造作、寧靜於苦、寧靜於蘊;也就是徹底擺脫了上述這一切!因此,涅磐真的存在。

心若足夠聰明,就能獲得解脫。當心明白了身的實相與心的實相,就會根除“想要”,一旦沒有“想要”,心就契入真正的寂靜之樂。

大家要慢慢用功。以上這些就是為何要覺知身心的答案;覺知身心是為生起智慧——照見身心的實相;一旦洞見身心的實相,慾望就不再生起。

何時心擺脫慾望,何時涅槃就呈現在眼前。那是慾望止息的狀態,自身就擁有寂靜之樂。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