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如何訓練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修行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固定模式之中修行;第二部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如果做不到這點,在今生體證道、果、涅槃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日常生活裡。如果只在打坐或經行的時候才能修行,我們一天能打坐多久呢?又能經行多久?沒有多少時間。而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那麼就幾乎一整天都在修行了。

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就是以平常而普通的心, 覺知身與覺知心,輕鬆自在地覺知。當眼睛在看的時候,不用阻止眼睛去看,也不用去選擇一定要看好的,不看不好的。眼睛看到什麼都行。比如,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人的臉, 感覺就會在心中生起,心會時苦時樂。看到某些人,心有快樂;看到某些人,心有苦。要及時地去知道。心中生起快樂,要知道;心中生起痛苦,也知道。看到某些東西,心是善的。比如看到精美的佛像,心會感覺平靜舒坦,要知道“平靜舒坦”;看到討厭的人,嗔心生起了,要知道“嗔心生起”。

眼睛看到色,然後心中生起苦、樂,要及時知道;心中好、壞生起了,也要及時知道。在日常生活就是這麼訓練。有眼睛就看,有耳朵就听,不用摀住耳朵。

耳朵聽到聲音之後,生起了快樂,要知道;生起了痛苦,也要知道。聽到聲音之後,心是善的,比如聽法之後,心中生起善法,要知道“心是善的”。如果心中生起善法之後卻不知道,一直沉醉其中就不行。如果心是善的,知道“心是善的”,這個不錯。或者聽到聲音之後,心中生起了不善,聽到這個人的聲音之後,生起愛戀,要知道“愛戀生起了”,“貪欲生起了”。聽到某人的聲音,我們會喜歡,感覺到了嗎?喜歡某個聲音,聽了之後完全沉迷進去忘了自己,聽了之後想入非非了,要及時知道自己的感覺。

耳朵聽到聲音,要及時知道感覺——苦也知道、樂也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是不善的,也知道。比如,高興得忘乎所以,想入非非,心有貪欲,或者聽到了聲音,有嗔心生起。又比如,我們現在坐著聽法,有個人拿著手機在旁邊打電話,我們一點也不想听,然後就會生起嗔心,對嗎?要去知道“有嗔心”。

眼睛看到色,心中生起了苦、樂,要知道;心善,知道;心生起貪、嗔、痴,也知道。耳朵聽到聲音,心中生起苦、樂,要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貪、嗔、痴,也知道。

鼻子嗅到氣味,也是如此。嗅到有些氣味,心有快樂。我們聞到哪些氣味心會有快樂?回答一下,聞到什麼氣味會快樂?是香味嗎?不是。有人聞到臭水溝的氣味會感到快樂。比如從小在臭水溝邊長大,對那個氣味非常熟悉。去國外後再回來,聞到臭水溝的氣味,就會感到非常心滿意足。

聞到什麼會讓我們快樂?是那些讓我們滿意的氣味,未必一定是香味。有人聞到香味之後並沒有快樂可言。有人灑了非常好的香水,我們聞了幾乎要暈倒。因此,香味並不一定讓我們產生快樂,而是喜歡的氣味讓我們快樂。

聞到氣味之後,心有快樂,要知道快樂;心有痛苦,要知道痛苦;心是善的,也要知道。比如,聞到香味之後,聯想到給佛像沐浴,心中就會生起善法;或者如果心中有不善法生起,也要知道。比如聞到香水味,想到剛給屍體沐浴,心中就會生起恐懼。我們這一代人都很怕香水味,在家裡聞到這個味道就膽戰心驚。如果是古人,一直在用這個香水,就不會害怕。

鼻子聞到氣味,有快樂,要知道;有痛苦,也知道。心善、心不善、心貪、心嗔、心痴,也要知道。

使用同樣的原則,去覺知唯一的地方——自己的心。不管是眼睛看到色,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氣味,都要來覺知心,苦、樂、好、壞全都生起在心。不斷覺知下去。

舌頭嚐到味道,會在心中生起感覺,品嚐這個味道會快樂,品嚐那個味道會痛苦。品嚐什麼味道會快樂?好吃的東西嗎?是那些令我們滿意的味道。剛才已經有過了教訓——讓我們快樂的不是好吃的味道,而是心喜歡的味道。因為有些人覺得好吃,另一些人覺得不好吃。即使品嚐同樣的東西,感覺也是不同的,因為心是不同的。對不同的人而言,讓心感到滿意的味道也不同。

有人喜歡吃生的、有血絲的、帶腥味的,我們一看到就毛骨悚然,光是想到要吃那些就已經倒胃口了,他們卻覺得鮮美無比。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他們覺得好好吃啊,對嗎?我們吃不了生魚,對嗎?但吃得了臭魚。

“臭魚”翻譯得出來嗎?嗯,厲害!知道臭魚,哦,曾經在東北部生活過。

嚐到滿意的味道後,心會感到快樂,有貪欲;嚐到不滿意的味道,心會感覺苦,然後就有嗔心緊隨而至;嚐到平常普通的味道呢,就會心不在焉,連吃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只是不停地吃,並沒有明顯覺得好吃或不好吃,機械式地吃個不停,已經徹底被“痴”吃掉了。因此,煩惱習氣是緊隨著感受而至的,眼、耳、鼻、舌、身接觸,有時生起苦,有時生起樂。

身體的觸方面,比如有些按摩師下手特別重,力大無窮,按下去特別痛,被按摩師按摩得很痛時,是苦還是樂?身體是苦還是樂?如果按得重,身體是苦的。大家已經被轉暈了。接觸滿意的事物會快樂,是指心的快樂;但身體如果被按摩得很重,就會苦,按摩得輕些,身體會覺得舒適;對於心,有的按摩師力度較輕,心卻沒有快樂,“這個按摩師根本沒按到穴位”;按摩師按下去,幾乎要痛暈過去,反而有快感,心里高興,覺得值了!

因此,身和心是不同的,它們是不同的部分。對心來說,接觸到滿意的事物就快樂;接觸到不滿意的事物就痛苦。有的人在按摩之後要吃止痛藥,但是痛并快樂著!風雨之後是彩虹,痛完之後覺得很舒服。阿姜宋猜尊者曾經探究為什麼有人按摩之後,認為很舒服,感覺很好?因為在按摩時已承受了苦,等於償還了不善的業報。一旦痛苦過後,反而覺得舒服輕鬆。

眼、耳、鼻、舌、身接觸到所緣之後,生起苦,要知道;生起樂,也要知道;心是善的,要知道;心是不善的,也要知道;生起貪、嗔、痴,也要知道。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至於心,心跑去想,一旦有念頭生起,就會生起苦、樂、好、壞,我們要有覺性地及時知道。心快樂,知道;心痛苦,也知道;心是善的,知道;心是不善的,也知道。

有苦與樂的時候,我們對其有覺知,稱之為“在修習受念處”;心善與不善的時候,對其有覺知,稱之為“在修習心念處”,就是在心這裡用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簡單地訓練。

如果觀不了心,就去觀身,身體左轉、右轉,身體動、停,去覺知。如果能覺知心,就覺知心;覺知不了心,就覺知身體。

但一定要會修行,要好好地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別緊盯著身體——身體正轉過去看車,慢慢轉……哦,這裡沒有車……再往那邊轉,也沒有車……過馬路,結果被車撞個正著。我們還在轉身時,車已經從另一邊過來了。以為那邊沒有車,這邊也沒有車——走起,結果死了。

我們需要稍微留一點時間差,讓中國人先聽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別把自己弄得像機器人或像殭屍一樣,做什麼都很遲緩,那會白白被車撞的。正常地移動,最重要的不是身體,而是在於有覺性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別走神,無論做什麼,別走神。比如過馬路時,有職責照顧好自己,別讓車撞,一瞧、二看、三通過。

有些人真是厲害——在泰國的華人街,馬路上連斑馬線也沒有,隆波一直以來都沒本事過,但是那附近的人眨眼就到了對面,他們在車流中穿梭,左閃右躲,分分鐘的事。但是隆波學不了他們,不行!隆波知道怎樣都過不去,所以就不冒險了。

別強迫讓心靜如止水,像枯木、似石頭,有眼睛就去看,有耳朵就去聽,有舌頭就去嘗,有身體就去觸,有心就去想,讓它們自然運作,但在心裡有覺性配合著,就只是如此而已!

有快樂,知道;有痛苦,也知道。比如現在我們要過馬路,到處是車,感到膽戰心驚,要知道膽戰心驚,知道說“要小心”,就真要小心!而不是知道——害——怕,恐懼消失後再邁步,噢喲!車會停著讓我們過馬路,我們“提、移、落、觸”地慢慢走,一個小時還沒過到馬路對面,車就不等了,直接撞。如果隆波開車的話,可能也會直接踩油門了。因為太討人嫌,走得太久了!

因此,動的時候就是正常地動,別刻意放慢。修行人並不是做什麼都很慢,要讓生命回到平常與自然,以前怎麼走,現在還是那樣走。

但要訓練讓覺性變快,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舌頭嘗、身體觸,行、住、坐、臥等等,都要去覺知,我們的心是怎樣的,也要及時知道,這樣不斷地簡簡單單及時知道心,輕鬆自在地及時知道心。而不是打壓心、緊盯心,也別守株待兔。在日常生活訓練覺性,別等著去看心是什麼樣,而是先讓眼睛去看、耳朵去聽、鼻子去聞、舌頭去嘗、讓身體去觸、讓心去想,然後有什麼感覺生起了,才去覺知。

別守株待兔——好啦,我們就要看了,看——看——看,這樣一開始就緊盯了。眼睛還沒睜開,就開始緊盯著看心的變化,睜開眼睛了還是這樣緊盯著,沒什麼變化的,因為心已經不自然了,沒有任何動靜,心一直在被緊盯著。

因此,在觀心之前,別守株待兔去提前等著看,讓眼、耳、鼻、舌、身、心去接觸所緣,接觸之後,等感覺生起了,才去知道,別等著去覺知。

如果等著去看——好啦,要睜開眼睛了,看看心是什麼感覺,睜開眼睛……心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心被緊盯著,被專注著,所以就沒什麼感覺。先摀住耳朵,一會要打開耳朵了,就要聽到聲音了,我們的心會是怎樣的呢?放開之後,心沒什麼感覺,這樣就是步入了打壓自己的極端。

一開篇,隆波就開示到錯誤的兩個極端:第一個是打壓自己的極端,去緊盯心,一直緊盯;或是,苦、樂、好、壞的感覺生起之後,心產生滿意或不滿意,心就努力跳進去對治,進去呵護某一部分、糾正某一部分,這屬於進去干擾,這樣是行不通的。

因此,如果有快樂生起,心滿意,要知道滿意。滿意於快樂,只是知道,這就夠了,然後就會看到滿意生起,而後滅去。有痛苦生起,心不滿意,要知道不滿意,就只是這樣而已,不需要去改造。

如果快樂生起之後去呵護;或者作為“修行人”,快樂生起之後,必須“冷血”,讓心一整天呆滯、如如不動、眼神發直,什麼來了都宛如過眼雲煙……禁止大家模仿,這是僅限於隆波的專業能力。隆波想把心變成什麼樣子都行,不會黏著,如果大家硬要去做,就會黏著到明天的。

不要那麼做。要不停地覺知、覺知,等下我們就要訓練,在吃飯的時候,實時實地的去修行。

我們吃飯的時候,眼睛看到食物,心是什麼樣子的?朋友來搶我們想吃的食物,心是如何的?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氣味,心是什麼樣子的?就是這樣及時知道感覺。但別等著去看,要讓感覺先生起,然後才去看。去用功,這可是“實修”的禪修班,大家去吃飯吧!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