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次第照見身、心不是“我”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一般人會覺得“身體是我”。而我們修行至身與心分離,在身舉手投足之間,心是觀者時,就會發現“身不是我”,身體變成了“我的”,作為知者的心則是主人,身體則降級——由原來的“我”降級為“我的”。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我”和“我的”是截然不同的,能夠感覺到嗎?它們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例如,“我”非常重要,但“我的”可以損失。比如家中失火,我們會逃離家。為什麼要逃離?因為這樣才能繼續呵護住這個——我,我們覺得這個是“我”。

一般人會看到“身體是我”,然而一旦修行就會看到身不是“我”,身體只是“我的”。就像家一樣,家只是身體臨時寄居的地方,而身體也只是心的臨時寄居處。一旦有了智慧,看到家不是“我”而只是“我的”,那麼發生了火災時,就可以把家扔下,先尋求自保。

而當修行來到更細膩的階段,我們照見身體只是“我的”而不是“我”,借居在身體裡的心才是“我”。因此,身體就像是心的家,當家殘破與毀壞,心會金蟬脫殼,扔下身體以求自我保全。比如,身體非常不舒服,心會想要扔下它。隆波就親眼見過自己的父親得糖尿病和腎衰竭,特別疼痛,他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搖晃床欄:“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死啊。”他很生氣,想死。為什麼?因為已經不喜歡這個身體了,家要坍塌了,住著已經不舒服。家住得不舒服,就會想找新家。家的主人——心,想要換個家了。

如果進一步修行,我們會照見“心也不是我”。為什麼呢?因為心也是能被覺知到的對象。好的心能被覺知到嗎?壞的心能被覺知到嗎?快樂的心、痛苦的心,能被感覺到嗎?看的心、聽的心,聞的心,能被覺知到嗎?嚐的心、觸的心、想的心,這些都能被我們覺知到。心同樣是被感知的對象而已。最終我們照見心不是我,也是被覺知與被觀察的對象。事實上,“我”並不存在!所謂的“我”,僅僅只是一種幻覺!

一旦照見心不是我,那麼世間的一切就都不是“我”了。正是由於最初誤以為心是“我”,才衍生出身體是“我的”。

如果更加愚癡,則會以為“身體是我”,然後把“主人”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我的房子、我的孩子、我的老婆、我的家庭……”數之不盡的“我的”——“我的地位、我的工作、我的資產、我的聲譽”……“我”在不斷地擴張。

一般人是毫無意識的,所以“我”得以不斷的蔓延與擴張,背負起極多的負擔。一切全都是“我”和“我的”,於是便有了繁重的負擔要去承受。

如果我們訓練將之剝離,把從世間臨時藉用的外在資產給剝離出去,那麼無論我們某日多麼豐裕與富有,終有一日也要將它們拱手還給世間,被別人拿去繼續使用。或是我們透過借貸買下豪宅,自以為可以永久居住,但其實無法一直住下去。它怎麼可能真是“我的”呢?到了某天,我們定將無法繼續住在這個房子裡,也許是由於搬家或死亡,總之,別人會搬進來取代我們成為房子的主人,有時甚至是我們的敵人變成我們房子的主人。或者有些人剛一嚥氣,妻子就有了新的丈夫,別人就變成自己妻子的新配偶。又比如我們的孩子,他們一旦結婚就有了“主人”,我們不再是孩子的主人,他們已經有了新主。他們對自己老婆的信任,多過於對自己母親的信任。

因此,那些我們曾以為是“我的、我的”的事物,終有一天會以事實來控訴說,它們不是“我的”。假如還以為它們是“我的”,那麼一旦它們脫離我們的手掌,我們就會難過,心也會有苦。

但是開始修行就會照見實相——一切皆是外物,一切都是外在的——在“什麼”之外?在“能知的心”之外。它們只是臨時性的“我的”,到了某一刻就會從我們的手中滑走,無法被留存。

即便身體是“我的”,到某日也會待不下去。或是有時生病,比如患糖尿病,必須切掉手指。如果無緣無故要被切掉手指,我們肯定不同意,因為我們非常珍愛自己的手指和腳趾。然而一旦患了糖尿病,手指和腳趾腐爛了,我們就願意讓醫生把它砍掉,那是為了呵護剩餘的“我的”。因為剩餘的身體依然是“我的”。

心惟有苦,因為它要不斷呵護“我的”。我們努力讓心去快樂,於是就有了非常多的負擔。因此,不斷地探究身的實相並且體會心的實相吧!那樣就會照見身不是“我”,也不是“我的”。身體曾經宣稱“它是我”嗎?試著抓抓自己的手。抓胳膊時,胳膊會說“胳膊是我”嗎?胳膊從未宣稱過,對嗎?都是心自己想出來的——覺得這是我的胳膊。因此,身體本身根本從未宣稱它歸屬於誰,反而是心去堅定地宣稱“這是我”。

修行若有進步,就會知道這只是“我的”,而非“我”;身不是“我”而是“我的”。當修行繼續進步,則會照見身不是我,因為身並不真能被我們所掌控。

照見身體不是我,是由於我們無法掌控它。它會老、病、死,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觀察,最終就會領悟到身體不是“我”,也不是“我的”。

若是觀心,則照見心始終處於活動變化之中,時苦、時樂、時好、時壞,無法掌控它,也控制不了它。最終,智慧在心中生起——徹見到“心也不是我”。

一旦領悟到心不是“我”,“我”就再也不存在了。而最被執取為“我”的,就是心!因此,我們要不斷以覺性去覺知身與覺知心,看到身心的三法印(三共相)——無常、苦、無我,而後它會慢慢地放下,一點點地漸漸放下。

最初,我們照見“身非我”而先放下身;進而我們照見“心非我”。一旦心不是我,在世間就再不存在“我”了——它會如此徹底地領悟。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