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聖者的心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就是這樣慢慢學習、探究。慢慢地清除邪見,漸漸從抓取之中退出來,從“這是我”、“這是我的”當中抽身出來。一旦抽身了,智慧就會徹見進而領悟“我”不存在。 “我”不存在了,又是誰在苦呢?是五蘊在苦,而非是“我”苦。

五蘊本身即是苦。因此,身體就是苦;苦、樂的感覺也是苦;好、壞的感覺還是苦;記憶、界定,仍然是苦。這是更高級的智慧,我們以後再慢慢學習,最終便會照見——心本身即是苦。

倘若洞見“心即是苦”,就會放下心。僅僅洞見到一切不是“我”,還未算放下。比如,看到身體不是“我”,卻未放下身體。就像是看到了家,知道“家不是我”,可是還不願放下“家是我的”,不願放下也割捨不了。私家車也是“我的車”,仍然感到藕斷絲連。

因此,初果須陀洹的智慧尚未放下五蘊,還會覺得是“我的”,雖然不是“我”了。但依然吝嗇,割捨不下。儘管不是“我”,儘管在哪裡都不存在“我”,但依然藕斷絲連,欲理還亂。縱使能夠及時識破身體、所有的感覺以及念頭都是世間的資產,只是臨時藉用的,但是藉用之後很喜歡它們,不願物歸原主,極為不捨。

所以,初果須陀洹還放不下五蘊,哪怕明知它們是從世間借來的,可是依舊不捨。因為覺得它還很好,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如果我們繼續練習,就會洞悉到“五蘊本身即是苦”的實相。

這個身體充滿了苦,否則為何一定要動來動去?動,是為了避苦。一定要動來動去的原因是緣於我們始終在逃避痛苦。為何一定要吃飯?是因為苦。餓了就會苦,對嗎?太飽了也會苦,吃進去而排不出來,也苦。因此,苦充滿整個身體!

一旦覺性和智慧洞悉到實相——身體本身就是苦,那麼再也不會執著於身體。

何苦執著呢?它本身即是苦,又不是奇珍異寶。就像是我們租借他人的房子臨時居住,我們明白房子是租來的,不是我們的。當房子快被白蟻吃完、快要塌了或是廁所被堵死了,到處臭烘烘的住不下去時,心會毫不猶豫地拋下這個房子,再去找新的。

比如,三果阿那含洞見到“身即是苦”,所以就放下身,再也不執著身體,而會去找新家。

新家在梵天界,沒有粗糙與惡臭的肉身,會有更加漂亮、細膩與乾淨的家——因為他們依然還執著於心。

心必須要有家。

也就是心一定依賴於“界”(“界”即十二緣起中的“有”),於是就會努力尋找好的、快樂的、舒服的界。 三果阿那含聖者的心依然還想得到好的界。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