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生命修行與不修行的差別

——摘錄自隆波帕默尊者2020年01月24日開示《訓練減少自己的自私》

這樣的教導既適合僧人,也適用於居士。僧人如果自私,是最令人厭惡的!僧人的自私是最大的恥辱。自私自利、貪婪成性,想從他人那裡得到名聞利養……太荒唐了!有人宣稱自己是實修僧,已經證悟這個或那個階段的法,卻對名聞利養孜孜以求,真是荒誕無稽!其身邊的同參道友也都恥於與之為伍。因此不要自私,慢慢訓練,要逐步減少乃至斷除煩惱雜染。

或許我們不會出名,也沒有萬貫家財,但最終我們的生命是清涼、快樂的。

人的生命有多少需求呢?有飯吃,有地方睡,有衣服遮體,不至於太熱或太冷,病了有藥吃,可以上醫院就醫,而且心靈寧靜快樂:哦喲,快樂多多! 隆波看到有些人很有錢,年輕時就很壞,在奄奄一息之際,依然滿腹牢騷:覺得子孫壞透頂,不幫忙,不找頂尖醫生來,不這樣那樣……懷著悲傷的心情死去,會去哪兒呢?就隨著悲傷的心而去了。而老修行者卻在寧靜、快樂中死去,儘管身無分文。

以前隆波認識幾位蘇林府的女居士,其中一位魏阿姨,她離家住到隆波墾長老的寺廟,持續地修行。有人來寺廟,魏阿姨怕他沒有飯吃,燒飯給他,照顧他,全然沒有尋求絲毫好處。她去世時,非常莊嚴、非常美。而有些女士,隆波沒看到她們怎麼去世的,但看到過她們生前的樣子,如瑟喬阿姨,她是蘇林府菜市場一個賣菜的。蘇林府的夏天炎熱無比,她的菜全蔫了,周圍和她一起做買賣的人也都蔫了,只有瑟喬阿姨一個人透亮、神清氣爽……她同樣是隆布頓長老的弟子。

修行如果用心,居士也可以修得很好,看到過好幾個了。比如備毅大爺去世後,骨頭變成舍利,作為居士,寺廟也修舍利塔來存放他的骨灰。因此,居士如果用心,不自私,例如以上這些,她們不自私,看到誰困難,即便非親非故也伸出援手。有人來寺廟,就給做飯或找吃的,誰遇到困難就去跟他們諮詢……隆波到印馬蚌寺時有位大廚卜阿姨,一條腿殘疾,小兒麻痺後遺症,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大家遇到問題都會告訴她,卜阿姨從找食物到開車幫忙訂票、生病幫忙找藥,有求必應。卜阿姨沒收取過任何回報,她的心靈真是美、真是快樂,只是想起她,我們都會充滿喜悅與滿足。類似想到好人時,心就充滿喜悅與滿足。

所以,居士也可以修行很好。別人怎樣是別人的事,但如果他侵犯了不該侵犯的,比如國家、集體的根基,我們就要挺身而出,但不是通過辱罵,而是通過據理力爭地護衛來做到的。佛教徒是用事實戰勝謊言。如果惡言對治惡語,不會有獲勝方的,有的只是誰更惡俗。

有些人厚顏無恥,在遊行示威時當街小便。哪個國家示威抗議會在馬路上大小便?既不對,也不雅,看上去也不文明。沒有文化涵養,如何領導他人?一定要為人做出表率,他人才會追隨;粗鄙不堪展示給人,誰肯追隨你呢?不要學他們!他們那樣,因為他們就是那樣,他們有他們的因果,我們也有我們的因果。

我們要離苦,就把自己訓練好:

持五戒,克制心不迎合煩惱,不破戒;

讀懂自己,不斷去削減、剝掉自己的盔甲,

一覽廬山真面目,不斷地觀察與體會。

如果能夠這樣訓練,生命就會清涼和快樂。

居士這樣修行至少能去善道,甚至可以見法。

居士證悟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並不是難以置信的事。作為出家人,還可以更上一層樓。若有機會離苦,那就離苦,此生若未離苦,那就來生來世再去離苦。

大家要逐步去訓練!但如果不從現在開始,一切就都免談。

好啦,今天時間到。今天的講法既涵括世間也涵括了法,聽過以後既可以用在世間,也可以用於法上。

時間到,到此結束。

摘要:或許我們沒有萬貫家財,但最終我們的生命是清涼、快樂的。 關鍵詞:居士,修行,生命,快樂,佛教徒,善道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