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法談摘錄系列︱《學》篇

原創 隆波帕默尊者

禪窗翻譯組 禪窗 2018-09-24

01 .

> > >   2 0 0 8 年 2 月 2 日 < < <

曾經這樣寫過:

 “ 今日就啟程, 趕在時間的流沙

覆蓋佛陀的足蹟之前。

勿要蹉跎至那天, 再次陷落於遙遙無期的

流離失所與茫然無依。”

今日就啟程。

開發覺性, 別無其他, 其他的事, 已做得夠多了。

發展覺性,

訓練去覺知身、 覺知心, 洞悉身與心的實相。

孜孜不倦地練習, 便會有次第地抵達

純淨無染、解脫自在。

披荊斬棘,

在這條路上, 忍耐而進。

02 .

> > >   2 0 1 2 年 9 月 7 日 A   < < <

學習佛法,

是學習兩個主題:

苦;

導向離苦的修行。佛教涉及的範疇, 僅此而已。

 03 .

> > >   2 0 1 2 年 9 月 7 日 A   < < <

修行並不難,

只需具足兩個條件:

1 .實踐要正確;

2 .實踐要夠量。

如果修行不對, 千萬別努力。

拜託了!

04 .

> > >   2 0 1 2 年 9 月 7 日 A   < < <

佛陀的教程, 僅有三篇:

戒學;

心 學 , 學習心學,

將會得到禪定,

獲得“ 心安住” 的禪定, 才稱為“ 心學” ;

慧學,

是學習開發智慧的方法, 即修習毗缽舍那。

知道瞭如何去做, 才能照見

五蘊呈現三法印。

05 .

> > >   2 0 0 9 年 5 月 3 日 A   < < <

世間的學習永無止境, 法的學習是有終點的。終點就是 — —

心, 徹底離苦。

06.

> > >   2 0 0 9 年 5 月 3 日 A   < < <

首先,

對於老師的教導要忍耐。 其次, 對於身的困苦要忍耐,

比如, 有時要來學習, 就必須早起, 對嗎?

起不來, 就會掙扎, 終於千辛萬苦的來了, 學習一個多小時之後, 又得開車回家。

花上一整天時間, 累!

因此,

對於身方面的困苦, 需要忍耐。

再次, 對於煩惱習氣也要忍耐, 這極為重要。

煩惱習氣與欲貪, 會誘導我們拋下修行,

蠱惑我們放棄

對於身與心的覺知。

因此, 對於它們, 需要格外的忍耐。

仰賴於此, 才能過關。

透過學習

而了知原則之後, 就要帶著堅忍去付諸實踐,

覺知身、 覺知心。

居士們的缺點是: 不忍耐、不持續。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希望獲取瑰寶, 卻不肯腳踏實地, 這是無法如願的。

07 .

> > >   2 0 0 8 年 3 月 1 9 日   < < <

慢慢地聽, 慢慢地學, 循序漸進。

有時的教導顯得很難, 有時則簡單些。

如果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 —

誰不明白, 可以先聽先記; 誰已抵達了某個階段,

則繼續前進。

那些先行銘記的人, 未來某日也會值遇,

屆時便清楚應該如何應對。

師父們

有時會提前教導, 隆布敦長老

曾經提前很久教導隆波:

 “ 見到 ‘ 知者 ’ ,

要消滅 ‘ 知者 ’ 。 ”

真的過了很久, 隆波才懂得其真義。

大概用了幾十年。

08 .

> > >   2 0 1 2 年 8 月 2 4 日 B   < < <

無論何種美德

或是善行, 若是決意要做, 就力爭做到, 再難也不放棄。

因此,

為自己樹立目標的時候, 別樹得過高— —

若是做不到, 心就會萎縮。

可以稍微 高一丁點— —

略加努力, 即可達成。

倘若必須傾囊而出或是透支才行,

心就會不寒而慄, 然後就難以為繼了。

持之以恆, 才是最重要的。

09 .

> > >  2 0 1 0 年 1 0 月 2 8 日 A   < < <

隆波敢和大家打賭— —

儘管去修行, 去實踐,

然後再回來驗證

隆波的教導是否正確。隨時恭候。

1 0 .

> > >   2 0 1 5 年 5 月 3 日   < < <

出生為人之後遇到了佛法,

就別再平白地浪費生命, 別讓健壯的生命蹉跎而去。

抓緊時間踐行,

在所有的一切消逝之前。

身體的健康會漸漸衰退, 佛教也許將不再駐世— —

它已經從世間消失了很多次, 佛陀也已換過上百萬位。

有一篇經文

提到過五百多萬尊佛陀, 事實上, 還有更多。

因此,

佛教本身也是 生起而後滅去的。直到下一尊佛陀 再次發現道途,

佛法才再度薪火相燃。

弟子們若是具備 足夠的心靈品質,

佛法便能夠弘揚下去; 若不然, 便難以為繼。

或者又有時, 弟子們具足品質,

卻無合適之人來學法, 如此一來,

佛法依然難以弘傳。

因此,

聽聞佛法的機會並不多, 每個人所剩的

修行時間也寥寥,

有些人已經活了幾十年。所餘的時日有限,

要及時努力實踐。

–   全   篇   終  –

/ 譯者聲明/

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準所限, 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 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 完全歸責於我們, 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