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我」只是臨時造作的產物(上)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7年6月3日|

頂禮各位法師! 各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中午睡午覺了嗎? 很好,這樣才會精神飽滿。 大家已經聽老師講了三個回合的法了,也看了隆波帕默尊者的DVD,誰覺得自己還不明白?

不用合掌,可以把手放下,否則手會酸。 合掌時間長了,手就會發酸,手酸了之後,心就會苦悶,心一旦苦悶,就沒有禪定。 修行是心的事情,不是身體的事情。

讓老師檢查一下。 感覺到了嗎? 心變硬了,隨時準備去戰鬥。 什麼樣的狀態都可以,只是要如其本來面目地知道。

我們試試坐著去觀身體呼吸。 我們已經坐著了,為什麼一定要先這樣(調整坐姿)之後才覺知呢? 好,重來。 先把手放下,左轉一下、右轉一下,把頭抬起來。 這樣心會放鬆些,感覺到了嗎? 無須對心做什麼,去想到身體。 感覺到了嗎? 對身體的感覺生起了。 感覺到了嗎? 對身體的感覺生起的時間不會太長,很快它就會消失。

對身體的覺知只會清晰一剎那,很快它就會變模糊,變模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心迷失去想了,對身體的覺知消失了;有時是迷失來看老師,有時是迷失去聽。 心每次只能覺知一個所緣,我們沒有職責去強迫心一直跟身體在一起。 如果強迫心始終跟身體在一起,就演變成了緊盯,那樣就太緊了,已經契入到打壓自己的極端了。 但如果徹底迷失且迷失了很久,那又太鬆了。

我們會發現錯誤只有兩類:太緊太鬆。 如果一直都在迷失,那是不正確的。 如果一直都是有覺知的,也不對,為什麼? 因為如果努力讓心一直有覺知,我們所能做的不外乎緊盯,但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去覺知、去感覺。

覺知的心也是生滅的,它覺知一剎那就會滅去,然後很快又迷失去想。 如果常常地、反覆地訓練,最後我們就能記得心迷失去想的狀態。 一旦心迷失去想了,我們很快就會意識到,然後心就會醒過來覺知一剎那,很快又會再次迷失,我們會再次發現心又忘了身體了。 什麼時候知道,就那個時候知道,並非必須很快就知道。 一旦知道自己迷失了,怎麼辦? 再次想到自己的身體。 一旦想到身體,身體感就會清楚地呈現,但是「清楚」只生起一剎那,很快心又會迷失。

為什麼在迷失時,我們偶爾還是可以感覺到身體呢?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仍在覺知身體,其實那是源自於想蘊,也就是記憶。

當下這一刻,大部分人開始緊盯了,緊繃感增加了。 感覺到了嗎? 心臟更加緊繃與沉重。 只需要及時知道當下這一刻心更緊繃了、打壓力度更強了。 當下這一刻打壓的力道開始減輕了,心開始輕鬆一點。 打壓一旦減輕,心就開始動盪。 在心動蕩的時候如果不去幹擾它,我們就會發現它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一會兒又迷失去想,一段時間後心又開始緊盯。 我們的職責就是去及時知道心過於緊盯了、心又開始打壓了。

剛才全禪堂的人都迷失來聽了。 當迷失來聽時,對身體的覺知就會消失片刻。 當下這一刻我們的覺知開始多了一丁點兒,絕大部分人回來緊抓身體的程度增加了,要及時知道當下這一刻心在抓住身體。 一旦及時知道心在抓住身體,心就慢慢放鬆,又開始輕鬆了些,我們要及時知道心開始鬆脫出來了。 又再次迷失去想了。 一旦聽到老師說迷失去想了,我們害怕迷失去想,就開始打壓,心又開始緊繃了。

老師剛才講的這些,有沒有教導大家怎麼做? 並沒有讓我們做什麼,而是讓我們如其本來面目地去知道,也就是說,心是什麼樣的都可以,只是要及時知道它背後的小動作。 如果不去打壓心,我們會發現它不時在散亂,一會兒迷失去想了,一會兒又迷失去想了。 心迷失去想的時候,對身體的覺知就不清楚,對身體的覺知會消失──這才真正生起了覺知。

有幾個人太認真了,過於認真就會憋悶。 緊盯並不是覺知,在緊盯、專注、努力覺知時,那一刻的覺知不是真正的覺知。

好,暫時停下來。 放鬆,不要太認真。 如果你認真去做,你只會得到玩具。 知道會得到什麼玩具嗎? 如果特別緊盯,有時會生起禪定,就可以去玩很多玩具。 那會讓修行進度變得極為緩慢,但很好玩,你會看到這個、看到那個,只是沒有看到自己的身體、沒有看到自己的心。

笑一笑,笑一笑。 笑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放鬆的。 一旦聽到老師說笑的時候心是放鬆的,我們就努力去看放鬆究竟是什麼樣的,其實那一刻我們已經迷失去緊盯了。 緊盯同樣是迷失,也就是迷失去緊盯。 為什麼? 因為緊盯了卻不知道,它同樣是迷失。

老師不停地說來說去,有沒有根本觀察不到自己心的變化? 誰可以看到心變來變去? 可以看到的請舉手。 有人已經看了很多,但是如果舉手會害羞,怕會被問到更多細節。

事實上,修行並沒有要做很多。 如身本來的面目去知道身,如心本來的面目去知道心,身心就會教導我們法。 什麼法呢? 所有生起的感覺變來變去,無法指揮,也無法強迫。 覺知的心同樣生了就滅,不是永恆的,無法指揮。 想讓覺知維持很久,可是做不到。 希望迷失了之後快點知道,也做不到。 沒有什麼是我們真的可以掌控的。 心是自行在運作的,它不是“我”,它想看就會跑去看,它想去想就會跑去想。

大家有過這種經驗嗎? 吃飯的時候,儘管飯菜特別可口,但我們壓根不知道它的味道,因為我們正在和朋友聊天。 心更關注別的東西,自然對食物的味道毫無興趣,它就是這樣自由地運作的。

我們排除一切困難到這裡來聽法、來參加禪修,我們想強迫自己一直非常用心地聽法,可是做不到。 聽著,心就去想其他事了,有時候在想:咦,老師怎麼會知道? 事實上,不需要聽全部內容,聽法只是為了有一天能夠真的看到那些境界。 如果已經可以看到那些境界和狀態了,我們就可以一邊聽一邊觀照:哦,心又迷失去想了;哦,心又迷失去看了。 這樣會獲得更多的收益。 如果聽法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知識,那就不如回家聽音頻、看視頻,或是去看書。

感覺到了嗎? 當下這一刻的心沒有很多貪,也沒有很多瞋,當下這一刻的心是非常輕鬆舒服的。 也許有些人可以感覺到胸口這裡好像有東西在動,如果有人沒看到,也沒關係。 在胸口這裡振動的,其實就是行蘊,也就是所有的演繹和造作,它們還來不及被轉譯出來。 它不停地在胸口盤旋,如果我們完全迷失,有時它就會造作出苦,有時會造作出樂,有時會造作出善,有時會造作出不善。

我們試著一動不動地坐著,有沒有感覺到身體越來越緊? 這裡緊,那裡痛。 在體內呈現的緊和痛是身體嗎? 痛、緊、癢,它們是物質嗎? 事實上,感受是潛伏在色身中的一個部分,但不是色法,就像是有某種現象混入體內,但它並不是地、水、火、風,不是骨頭和肌肉,它不是色法 ,它只是擴散在體內的一種感覺。

感受不是色,大概能感覺到嗎? 如果我們不去想,去覺知、去感覺,就能夠感覺到,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我們坐著去覺知,有時候會覺得有某些感覺在(胸口)這裡生起,那是一種造作,是屬於其他的蘊。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