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說說慈愛(十一)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22年1月1日|

1號:我曾黏著於緊盯眉心的位置,固定形式是覺知呼吸,知道心的迷失,但還不知道能否分離蘊、開發智慧。 日常生活有時觀身,有時觀心的煩惱,但心沒有臨時的家,常常迷失,有時沉迷於世間。 請隆波慈悲為我的心找一個適合的臨時的家。

隆波:去呼吸、念佛,你的心喜歡想很多。 呼吸後,心是什麼樣的,就知道它是那樣的,別壓制它。 你還在打壓,感覺到了嗎? 身體這樣地動,能感覺到嗎? 看到了嗎? 正在動的身體是被覺知的對象,試著動一動,感覺到嗎? 這是被覺知的對象。 若有被覺知的對象,就必然有知者,因為能知與所知是如影隨形的。 如果你能看見身體是被覺知的對象,表示心是知者。 如果看到苦樂是被覺知的對象,表示心是知者。 如果看到貪嗔癡是被覺知的對象,心就是知者,它會自動自發性地生起。 但如果覺知身體後,沒有這樣的感覺,那就心向上移,要看到身體是被覺知的對象。

上移……不是把心提上來,意思是……很難描述,人類語言很難表達。 有人在觀身時,心浸泡進了身體裡,這樣是沒有知者的,無法分離出知者。 但看到身是一部分,知者的心是另一部分,這樣就能分離知者。

試著笑一笑,嗯,現在就是知者,在你意識到身體笑的一瞬間,笑的身體是被覺知的對象,感覺到了嗎? 你的臉是被覺知的對象,知者就生起了。 現在心是知者,但剛才不是。 剛才是指你做禪修報告之前,那時只是緊盯而已。

從現在開始,身動,要去覺知;感覺、念頭生起,要覺知,看到那些都是被覺知的對象。

未完待續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