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說說慈愛(五)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22年1月1日|

並不是心懷慈悲就要待所有人一模一樣。 大家不要誤解了慈悲,以為應該對好人和壞人、有涵養者和粗俗者都是一樣的;並非如此。 即便心對每個人是同等的慈悲,但在具體互動時仍要因人而異,但目的均是為了讓對方獲得最大利益。 例如,公司員工很多,我們待每個人都很慈悲,知道每個人都有苦,誰的能力強又品行好,我們就培養他、給他成長機會。 至於品行略差且有缺點與不足者,我們應該管教他們,而後給予他們改過自新與工作的機會。 但是倘若怎樣都無法培養,那隻好請他離開了。 請他離開就等於「殺掉」了他。 若問是兇殘地殺掉嗎? 並不是。 我們已經先行予以慈悲了,最後則來到中捨的狀態。

世間的每個眾生各有不同的性格特質,有的太過粗劣,就要另行對待。 因此,高僧大德在指導時,他們是教什麼? 據隆波觀察,高僧大德對素質較差的出家人也是慈悲以待和嚴厲訓斥的,只不過不讓居士們看到。 至於其他人實在不堪受教,高僧大德便會請他另去別處。

同樣的道理,慈悲但不愚昧。 慈悲必須了解來龍去脈,明白因與果,明白他為什麼是這樣? 是否還有調整的空間? 可以再給他機會嗎? 這才是慈悲。 如果自認慈悲,然後身邊是一堆土匪惡棍,那就是對自己不慈悲了。 因為對根性頑劣之人施以慈愛,並不會讓他們好轉。

我們要訓練換位思考,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一切。 當我們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他,就會理解他。 理解之後該怎麼對待? 當覺性與智慧生起時,我們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