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說說慈愛(二)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22年1月1日|

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就要大量培養慈愛。 培養慈愛不只是坐著默念“慈愛、慈愛…”,而是要努力訓練自己去設身處地看待其他人、對待其他眾生,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地看待一切。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不太有慈愛的,他們最多只是貪愛。 可是如果站在別人和眾生的角度去看他們,他為何這麼想? 為何這麼做? 為何這麼說? 我們將會看到其想法、語言和行為的深層原因,從而理解他。 一旦理解了,我們就不會因而生起生氣與嗔怒。

例如,某人的母親病逝,其父親並不年邁,當父親再找老伴時,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會覺得那是不好、不對的,可試著換位思考,他也許非常孤獨與 寂寞,只是換一下看待問題的視角,我們的心就會改變了。

隆波在居士時期嗍心也很重,屬於嗍心型的人。 那時的頂頭上司是非常囉唆的局長,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做了停、停了做,全盤否決以後又再重做。 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工作卻不見起色。 起初也很生他的氣,因為他讓自己浪費了那麼多時間,也帶給每位下屬極大的困擾。 打字員一遍遍地敲字,甚至累得暈過去,有時候連回家都找不著方向。

但當自己換個角度去看他何以至此? 他為什麼生性膽小? 慢慢觀察就了解,那是源自於他的心結──他出生在世界大戰期間,國家不太平,砲火連天、匪徒出沒,沒有任何安寧可言,他一直是在膽戰心驚之中成長起來的。 一旦明白了個中緣由,明白了他何以至此——為什麼這麼想、這麼說——懂得了來龍去脈,隆波對他就由生氣變成了悲憫,能夠理解他並感同身受說,哦,真難啊 ! 他的生活真不容易,於是悲憫他和同情他。 不需要假裝慈悲,慈悲自動自發就生起了。

未完待續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