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如何從安般念契入至念處的修習?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7年1月7日|

那麼是如何從安般念——呼氣,覺知自己;吸氣,覺知自己——契入至念處的修習呢?比如我們此刻正在呼吸,感覺到了嗎?別聚焦於呼吸上,而是輕鬆地感覺全身,然後觀照身體呼吸,看見身體呼氣、身體吸氣,心作為觀者,這樣練習,我們正是在修習身念處。

起步階段,發展覺性。最終階段,收穫智慧,照見——呼吸的身體呈現無常、苦、無我;心——身體的觀察者,也呈現無常、苦、無我。

因此,假如我們從修習安般念起步,呼氣,覺知,吸氣,覺知,看著身體呼吸,有覺性地覺知身體,這就是在修習身念處;我們在感覺身體的時候,有時候,苦、樂的感覺也會生起,坐著坐著就會發癢,感覺到了嗎?癢了會怎麼做呢?便會去抓癢。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就像是猴子投生的,一直動來動去,抓耳撓腮,或者撓下巴。始終不停地動來動去,卻始終視而不見,因為並沒有在修習身念處。

如果修習身念處,就會看見色法在工作,心是觀者,就會看見生起於身體的感受——感受生起了,看見;感受消失了,也看見。在起步階段,只能看見感受的“生起”,還來不及看到其“滅去”,就已經轉移到別處了。

有時感受生起於心,比如靜坐觀呼吸,難受的感覺在心中生起,例如覺得煩躁不安,這時候嗔心就趁虛而入,心就苦起來。有時靜坐觀呼吸,心寧靜了,快樂在心中生起。有時觀呼吸,觀著觀著,心走神了,走神去想入非非,可以得到快樂嗎?可以。

快樂是很奇怪的,它不同於痛苦,痛苦只能生起於不善心,而快樂既能生起於善心,也能生起於不善心。因此,如果快樂生起之後沉醉於其中,就已經是不善心了,因為貪欲生起了,貪與痴是同步生起的。所以觀呼吸的時刻,心有快樂了,要知道;心有痛苦了,也要知道;心感到不苦不樂,也要知道。不斷地訓練下去,這就是在修習受念處。

觀照感受,我們會看見什麼呢?看見感受不是身,感受也不是心,它是另一種自行運作的境界或狀態,自行生滅,持續不斷的變化。一旦感受產生,心就會開始工作。比如,快樂生起了,貪欲就會趁虛而入。例如,靜坐禪修之後,有快樂生起,就會對快樂生起滿意,這時貪欲已經潛入進來;或者靜坐時,心不寧靜,觀照呼吸以後,感到心煩意亂,那一刻,嗔心已經摻雜進來。

因此,樂受或者悅受生起的時候,“樂受”是指身體方面的快樂,“悅受”是指心方面的快樂,名稱所指的並不完全相同,我們喜歡籠統地稱之為“快樂”,樂受或悅受生起之後,覺性如果未能及時跟上,心迷失且沉醉於所緣,貪欲就會潛入進來。

如果是身體的苦受或心的憂受生起,統稱為“痛苦”,就是身苦與心苦,以專業術語來說,身體方面的痛苦稱為“苦受”,心方面的痛苦稱為“憂受”。一旦苦受生起,嗔心就會潛入進來。不舒服的時候,容易煩悶嗎?飢餓時,或是特別熱的時候,很容易發脾氣吧。苦受生起時,嗔心就容易趁虛而入。

我們及時地覺知呼吸,當心中有快樂生起, 看見貪欲潛入進來,當我們看見貪、嗔、痴的時候,已經提升至修習“心念處”了,這是提升至第三種念處,而不是第三級,因為不同的念處全都處於同一層面。

開始是觀身呼吸,屬於身念處;看見苦、樂於身、心中生起,屬於受念處;看見善心或貪、嗔、痴生起,混雜進感受中,這屬於心念處。

在那之後,我們就會看見:所有的境界或狀態都呈現“無常、苦、無我”。

觀身會看見:身體呈現“無常、苦、無我”。無我——正在呼吸的身體不是我,苦——正在呼吸的身體始終被苦逼迫著,無常——呼氣然後吸氣,吸氣然後呼吸。

觀受時會看見:苦、樂也是自行生起的,我們無法指揮它們,無法強制只擁有快樂,而且,苦、樂只是暫時存在,必然會消失,我們會看見——苦樂也呈現“三法印”。

觀心時,會看見:善與不善也是自行生起,我們無法指揮它們,比如,心有嗔,是自行有嗔,心有貪,也是心自行有貪。

如果心想要讓善法生起——擁有禪定的可不一定都是善心,禪定既可生起於善心,也可生起於不善心。擁有覺性的心,必然是善的。擁有智慧的心,肯定是善的。它們也是自行生起的,想要命令覺性生起,是做不到的。想要指揮讓智慧產生,也辦不到。於是我們看見:身體、感受、心,全都呈現三法印,這已經提升至修習“法念處”了。

是真正地看見了法,照見了真相,並非僅僅看見色法與名法,而是洞見到蘊、界的真相!明白到——每一組蘊、每一類界,在運行的時候,都是有原因才會生起,沒有原因,就會滅去(緣聚而生,緣散而滅),無法控制。這樣不斷地探究下去,稱之為——我們在修習念處。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