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念處圓滿,七覺支也會圓滿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7年1月7日|
一
先坐一下,現在還沒有到講法的時間。坐著呼吸,然後覺知自己。如果不是觀呼吸,也可以觀照肢體動作,粗顯的動作是“坐著”,微細的動作是不斷地動來動去,心是觀者。
坐在禪堂外面的人修行很好,看起來晶瑩剔透,我們大家看起來則是黑漆漆的,也許是著裝黑色的緣故。一旦覺知自己,就開始亮堂起來。感覺到了嗎?慢慢地亮堂一些了。剛才則是這樣坐著的,可能是食物有毒(飽飯後容易昏沉)。
要努力地覺知自己。觀照身體呼吸,心必須有一個“臨時之家”。如果心沒有“臨時之家”,就會四處飄蕩,那樣就無法及時地知道心,因為心已經跑掉了。
隆波從孩提時代起,就訓練安般念,吸氣念“佛”,呼氣念“陀”,一旦心開始寧靜,“佛陀”名號就消失了,只剩下呼吸,看見氣體進進出出身體,氣體流進身體,在體內上上下下地流淌。小時候就僅僅是看見流動的氣體,呼吸慢慢變淺,在鼻尖處變成光。兒時就是這樣簡單地訓練,那時候隆波沒有老師給予進一步的指導,亮堂起來以後,就隨著光跑去外面旅遊。
有一天,感到害怕說:萬一碰到了鬼,怎麼辦?於是就努力不往外跑,盡力地覺知自己。為什麼心會跑掉?因為覺性太過羸弱,所以就努力地覺知自己,提升覺性,不讓心跑掉,這樣慢慢地訓練,慢慢地摸索。或許是由於前世修行過的緣故,摸索之後找對了門道。如果是我們大家摸索,往往南轅北轍,摸索以後反倒徹底迷路了。
有覺性地呼吸,心獨立凸顯成為“知者”,待到心成為“知者”以後,不知接下來又該如何,就只是繼續覺知自己。有時候心會集中而寧靜下來,有時候則只是在普通的狀態下覺知自己,然而心沒有迷失。即便迷失,也不會迷失太久。我們大家迷失得久嗎?迷失的時間有沒有比以前縮短一些?試著自我檢測:這一年以來,迷失的時間有縮短嗎?還是比以前更久了?或是打平,沒有什麼起色?
後來,隆波在孩提時代訓練的安般念,終於與開發智慧對接上了。那是因為碰見了隆布敦長老,長老指導隆波去觀心。隆波的秉性是屬於思維型、念頭型的,而不是欲貪型的,後者更適合於觀身,在修習禪定以後回來觀身。隆波具備禪定,心已經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所以隆布敦長老教導說,接下來要觀心,看見心在工作。
進一步修行直到領會了修行的真義之後,再來憶念佛陀的教導,就會明白:佛陀的教導,圓滿涵括了與修行相關的一切。而每一位佛弟子,則有各自修行的路徑,不及佛陀的那般寬廣無垠。
比如:佛陀教導的安般念,如果勤於訓練,也就是頻繁地正確用功,隨後念處就會圓滿起來。修習安般念,並不只是為了令心獲得寧靜,而是觀照呼吸以後,提升至念處的修習。佛陀開示道:當念處圓滿起來,見法開悟的組成部分——七覺支也會圓滿起來,當七覺支圓滿了,明與解脫就會生起。因此,安般念是能夠導向解脫自在的。需要經由什麼途徑呢?經由修習念處。
念處有四類:身、受、心、法。隆布敦長老教導隆波的唯一念處——心念處。觀心之後,契入法念處——照見法。如果是觀身,最後也是照見法——照見聖諦。無論走哪一條路,最終都是殊途同歸。比如:隆波曾經遇見麥瞻迪(阿姜摩訶布瓦尊者的妹妹),她問隆波是怎麼修行的, 因為隆波的心與她的心來到同樣一點。她是訓練觀身,隆波則是觀心。我們都修習念處,她修習身念處,隆波修習心念處。當領悟生起時,卻領悟到同一處——此名色即是苦,照見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