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開發智慧?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6年05月14日|
一
開發智慧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不屬於毗缽舍那,另一部分屬於毗缽舍那。
超越毗缽舍那的智慧,屬於出世間的智慧。有人同樣將它歸為毗缽舍那的智慧,而有些經典認為不是。因為那時並沒有做什麼,是屬於聖道裡的智慧。
要想步入毗缽舍那,需要具備初階的智慧。第一階的智慧是分離名與色,專業術語稱之為“名色分別智”。名色分別,是指名和色被分離成一個一個部分。
甜甜地笑一笑,看到了嗎?身體正在笑。感覺到了嗎?身體正在笑。試著點頭,感覺到了嗎?身體在點頭。看到了嗎?身體在移動,心是感覺的人。這就是訓練名色分離,並不深奧或複雜。
有人誤以為分離名色必須禪坐,將心從色身抽離,如果不返回的話,心抽離以後就跑出去遊玩了。這不是隆波所講的分離名色。心從身體中抽離之後去天堂與地獄旅遊,隆波將此歸為幼稚的禪定。
好的禪定是心與自己在一起,不會四處流竄。
再甜甜地笑一次,感覺到了嗎?身體在笑。試著動動手,感覺到了嗎?身體在動。只是感覺,只是感覺,只是感覺。
看隆波的臉——就只是如此感覺,可別這樣(隆波做表情演示),這樣不可取,已經不是“就只是感覺”了。是什麼在笑?看見身體在笑嗎?看見身體點頭嗎?身與心是不同的部分。如果看到身與心是不同部分,說明已經開始分離了。
接下來繼續體會——身體也是隨順因緣的。為何身體要行、住、坐、臥?因為心在指揮。有其生起的因緣,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生起,不會無緣無故走動,事實上,是心在偷偷指揮。比如過一會兒,大家要去食堂,等到隆波宣布,現在可以自由活動了。大家並不會跑去別處,而是去同一地方。為什麼?因為心是總指揮——必須現在去,否則很快就沒吃的了。身體之所以移動,是因為心在指揮。
心會在什麼時候變化?知道嗎?眼、耳、鼻、舌、身、意接觸所緣後,心就變化。我們就會明白不存在“無緣無故”,一切都是有因緣才生起。快樂有快樂生起的因緣,痛苦有痛苦生起的因緣。如果接觸滿意的所緣,就會生起快樂,接觸不滿意的所緣,就會生起痛苦。我們無法選擇接觸滿意還是不滿意的所緣,也無法選擇是苦還是樂,它們是自己來的。我們會慢慢照見一切都有其因緣,而非無緣無故。也會明白一切都不是永恆的。
剛才坐,現在站,等下走等等…不停變化,剛才呼氣,現在吸氣…變化不斷,就會感覺——一切都是無常的。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不停變換姿勢和呼吸。或者照見心也是無常——昨天心情還很好,今天卻很糟,每天都不同;即便同一天,早上心情好,晚上卻煩躁;中午非常生氣,下午則開始昏沉、懶惰等等,下班時又手舞足蹈出去玩,回家時已疲憊不堪……感覺一整天都在變化。於是就會明白——感覺是無常的。
早上、中午、晚上從未相同過,這就已經開始照見“三法印”了,屬於照見不同境界或狀態之間的“三法印”。
昨天的感覺跟今天的不同,於是分享說——感到“無常”。此“無常”是透過對照兩個不同的境界或狀態,尚未來到毗缽舍那的程度。
我們有以前的舊照片嗎?去年的照片與今年的已經不同了,有感覺嗎?拿出照片來翻——天!老了這麼多!由此得出——生命無常:以前年輕,現在衰老。這是對比不同的境界或狀態,並非修習毗缽舍那。
毗缽舍那的修行要照見“當下存在的”。不是對比過去與當下,而是看見當下存在的。“當下存在的”是無常、苦、無我的。
試著感覺一下。先甜甜地笑一下。現在有快樂了,看見嗎?身體正在笑。感覺到了嗎?這個身體不是“我”。試著點頭,用覺知自己的心,感覺到了嗎?它不再是“我”了。
在心安住的時刻,即在正確的禪定生起的剎那,就會看到當下的這個色不是“我”。當下的這個色,有的只是不斷被苦逼迫著,一會兒餓,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一會兒酸麻,一會兒要排泄等等各種狀況。照見當下它有的只是苦,有的只是“不是我”。
必須照見同一個,才能稱之為修習毗缽舍那。而不是去年身體不好,今年變好——說明無常,這樣就不行,兩者間隔太遠。
或者,觀察到了嗎?心里通常有三種感覺:時而苦,時而樂,時而不苦不樂。隆波並未強調身體方面的感受,因為身受會變換地方,一會這酸,一會那痛,它們跑來跑去,居無定所,很難觀察。因此就只是選擇心的感受。心裡的苦、樂、不苦不樂並不會逃去哪裡。出沒在同一地點,觀察起來就容易。
當下誰有快樂?請舉手。當下誰有痛苦?請舉手。當下誰不苦不樂?請舉手。當下有誰不知道的?不知道自己當下正在苦、樂、不苦不樂嗎?確定沒有嗎?如果有,就不正常了,差不多就是瘋子或接近瘋子了。就只是這樣,都不知道嗎?當下自己是苦、樂、不苦不樂,都不知道嗎?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如果不觀苦、樂、不苦不樂,也能觀煩惱習氣。為什麼不教導觀善法?因為善法不怎么生起。已經講過,我們要觀察常常生起的。比如“心跑去想”常常生起,就可以觀察它。自己的唾液有味道嗎?有,但我們不知不覺。如果是別人的唾液,我們就會知道,對嗎?對自己的唾液是沒有覺知的,因為習慣了。隆波並沒有教導去觀味道之類的,因為很難。
要觀察頻繁生起的事物。“心跑去想”是經常生起的,對嗎?或者自己的煩惱習氣常常生起,善法卻不太有。觀察煩惱習氣,就像佛陀教導的:心有貪,知道有貪。心無貪,知道無貪。佛陀教導的順序並不是:心無貪,知道無貪。心有貪,知道有貪。為什麼?因為絕大部分有的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幾乎一直主宰著我們的心。
誰是貪欲型的?碰到什麼都想要的,請舉手。別人的老公也想得嗎?女人怕這個,趕緊放下手。如果貪欲心重,要及時的知道。眼睛看到色,心喜歡,知道喜歡,心貪了想得到,也要知道。耳朵聽到聲音,心想得到,心貪了起來,要知道。比如聽到甜美的女聲,心墜入情網,屬於貪欲,一旦心喜歡了,愛上她了,要及時的知道貪心。
誰的貪欲心重——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界,全都貪的?一旦心貪了起來,要知道它貪。剛才心還沒有貪,現在有貪了。一旦有覺性地及時知道,貪欲就會消失。剛才有貪,現在沒了,不停地交替進行。一會兒貪、一會兒不貪、一會兒貪、一會兒不貪。正如佛陀所開示的:心有貪,知道有貪;心無貪,知道無貪。
誰嗔心重?生氣的大內高手,請舉手。哦!這個生氣始終領先!有人脾氣特別溫和,性格特別好。問說:誰屬於嗔心型?此人居然也舉手。問他:“生什麼氣?”“我有’妻管嚴’,每次想到都會不寒而栗。”“怕老婆”也屬於嗔心,是嗔心家族的成員。因為怕老婆時,心會不愉悅。
誰是自卑型的?自卑也是嗔心家族的。妒忌型的有嗎?誰屬於妒忌型?感覺有些人每一次都舉手,說明你圓滿地擁有每一個煩惱習氣,好在自己有看見。
如果生氣的時候,及時知道,就會看到它只是臨時存在,一會就不生氣了。生氣、不生氣…不斷交替進行。
誰特別散亂的?請舉手。又是老面孔。心散亂就是“心跑掉”,但直接觀心散亂是很難的,需要尋找臨時的家——“佛陀、佛陀”等等,或者觀呼吸,心跑了,及時知道,這樣會容易觀。如果直接去觀散亂,要難於觀貪與嗔。
觀嗔心最易,觀貪心稍難,觀心在迷失則是最難的。“迷失”是細膩的煩惱習氣,很難觀察,而“生氣”則很容易。如果誰特別容易生氣,說明很有福報,即便是剛從地獄出來,原先的根基不好,修行起來卻會容易些。為什麼剛從地獄出來會修行容易?因為害怕地獄之苦。
因此,特別容易生氣的人可以觀察:一會生氣,一會生氣消失;特別容易貪的人:一會貪,一會貪消失;特別容易迷失的人:一會迷失,一會知道;一會迷失,一會知道。
如此訓練就會看到:貪心是無常的,無貪的心也是無常的;生氣的心是無常的,不生氣的心也是無常的;迷失的心是無常的,覺知的心也是無常的。
我們會一直看見生滅,然後明白自己無法掌控。這就是開發智慧。開發智慧是如身本來的照見身,身是什麼?身是苦,身不是“我”。開發智慧是如心本來的看見心,心是什麼?心是無常之物,心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