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必須探究自己的心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法談摘錄|泰國解脫園寺|2019年6月30日|
一
修行分為兩種類型:奢摩他和毗缽舍那。訓練讓心寧靜是奢摩他類型的一種;而訓練心安住,是另一種奢摩他——認識了解心。
所以,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得學習“觀心”。
獲得禪定的這門功課,叫做心學——即探究自己的心:必須(能夠)區分何種心是善的,何種心是不善的?善心(的特質)是輕鬆、柔軟、敏捷、迅速的,勤奮地感知境界,毫不懶惰,它能夠老老實實地感知境界,感知後,不會去干擾境界;不貪、不嗔、不迷失的心,這些是善心的特質。
善心有兩種:一種是帶有智慧的,另一種是不帶智慧的。
在我們修習禪定時,心是寧靜舒適、靜止不動的,跟單一的所緣在一起,這種情形並沒有開發智慧;但如果是安住型的禪定,心是一,然後看見各種各樣的所緣作為被觀察的對象,始終在不斷的變化,這樣叫做開發智慧。但如果心是一,所緣也是一,就沒有開發智慧,雖有覺性在,卻沒有智慧。
三藏經典裡說:如果可以入定,他就已經有智慧了。但在實修方面,如果我們的修行沒有契入毗缽舍那,是不能稱之為“有智慧”的。
因此,(即便)因為心是善的,也仍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帶有智慧的,另一種是帶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