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須陀洹的法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讓我們先來看看“須陀洹的法”。在成為阿羅漢之前,必須先成為須陀洹。有些人急於求成,去問祖師:如何做能夠斷除淫欲?若要斷除淫欲,必須成為三果阿那含。如果尚未證到須陀洹,先別急於和淫欲交手,那是以卵擊石。

在目前階段,能夠持守好五戒,就已經極有福報了。大家是否能夠很好地持守五戒呢?戒若不圓滿,就要努力持守。五戒是非常卓越的,它並不是為了自我折磨,相反的,它是為了令我們更快樂的生活。

假如有慈悲心,不傷害他人與眾生,心就會有快樂。意欲傷害他人和其它眾生,是不會快樂的。一個不想佔有他人財物的人,會很快樂。願意慷慨解囊的布施者,也會快樂。忠於自己配偶的人,會快樂。直來直往、實話實說,比虛偽狡詐更令人舒心。所以我們要先有五戒。

須陀洹的五戒是圓滿的,我們也要有五戒,要像他們學習,先做到基本能做的部分。每天用心持戒:一醒來就提醒自己。三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守五戒,即便被噎死,也會心滿意足的帶戒而死。閻羅王問,你具備哪些良善的品質?你回答:我有五戒。你就會被閻羅王趕出地獄,因為有五戒者無法待在那裡。臨睡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防止自己再也醒不過來。

就這樣反复提醒自己持戒。須陀洹有五戒,我們也要訓練自己有五戒。

須陀洹聖者相信業報和果報,不會愚癡與愚昧。我們也要檢視自己是否仍有愚昧的信仰,是否行善之後還希求得此獲彼。

有人供齋給僧眾,祈願考試順利,真是愚癡啊。供齋給僧眾與考試及格之間有何關係呢?還有人去求僧人給予祝福,讓自己能夠晉升。大約在30年前,有位高級軍官去頂禮隆布提安長老,請求賜福:我做上校已經很久了,請讓我當一回將軍吧。長老一看,回复說:“你這麼笨,難怪沒有升職。想當將軍要去請求上級領導啊,怎麼來求出家人呢?”僧人並不是審批人事的,對嗎?因與果要匹配才好。

一定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隨順因緣,是我們的所做所為為自己帶來了結果。我們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誠實守信,就會得到信賴。實話實說,別人就容易信任——相信我們所說的,不會欺人。如是因,如是果。種如是因,結如是果。一切都有因果可循。

佛教沒有“祈禱”或是“央求”,只有造何等業,結何等果。其實這對人類來說是最高的榮譽,我們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而非上帝或神。

主宰生命的,正是我們自己。我們必須有意識的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好——讓戒與法越來越好,快樂才會越來越多。要相信業報,相信果報。佛教不存在“僥倖”,也沒有所謂“碰巧”。有的只是依靠自己去爭取。比如,有些人聽隆波講法,期待某日豁然開悟,不用實踐便可以頓證須陀洹、斯陀含。這未免太天真了,無論聽多少年都不會有結果。

如果聞法之後,明白了修行的核心就開始踐行,不久便會有所體證。7天、7個月、7年,應該能夠收穫些什麼。這是隨身攜帶的成果,並不難。

須陀洹聖者清除了有“我”存在的邪見,這是重點。感覺到了嗎?我們認為內在有個“我”,認為現在的“我”與孩提時代的“我”是同一個人。

身體在不斷變化,面容也不同以往,有些人越來越老,有些人愈來愈年輕,小孩子就會越來越年輕,成年人則愈來愈老。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我們基本可以看見:色身不是永恆的。

然而心的生滅速度比色身變化的速度更快,更難得見,因為它非常非常的精微。心始終處於生滅之中,我們對此卻毫不知情。我們認為心是恆常的,有個“我”真實的存在:現在的“我”與兒時的“我”是同一個;今天的“我”與明天的“我”是同一個;此生的“我”與來世的“我”還是同一個。我們覺得有一個“我”存在。

何時證得初果須陀洹,何時就再沒有一個“我”了,有的只是五蘊在不停工作。初果須陀洹聖者依然有慾望、有煩惱、有作為,但是沒有作者。

一定要如是照見,才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那麼怎樣清除“我”存在的邪見呢?事實上,修行不是為了清除“我”,因為“我”本來就不存在;由於界定和見解發生錯誤,才會感覺有“我”。消除邪見的唯一方法是——正確的看見。何時正確的看見,何時就不再有錯見。

邪見認為:“我”存在。而我們來看實相——這個身體真的是“我”嗎?生活中生起的所有苦樂,真的是“我”嗎?所有生起的善惡、煩惱,真的是“我”嗎?這個心,真的是“我”嗎?讓我們來洞察實相吧。修行不是為了清除“我”,而是為了清除邪見——以為“我”存在的邪見。

“我”並不真實存在。“我”只存在於邪見中。何時正確的洞悉,而沒有錯解,何時“我”便不復存在。須陀洹聖者已經清除了邪見,所以他知道——“我”不存在,只有身在工作、心在運作。身不是“我”,心也不是“我”。

體證阿羅漢則是另一番情形。比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他們會照見:有作為,但無作者。若是阿羅漢,則是既無作者,亦無作為,有的只是五蘊的自然活動與反應。那是截然不同的——階段不同,境界不同。

讓我們從基礎開始,以正見清除“’我’存在”的邪見。正見,就是正確的看見。我們感覺什麼是“我”?無外乎——身是“我”,心是“我”。所以,讓我們來觀察身的真相、洞見心的真相,看看“我”究竟真實到何種程度。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