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摩他與毗缽舍那的區別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修行分為兩種:奢摩他與毗缽舍那。修習奢摩他需要有所為:心不好,令其變好;心不快樂,使其快樂;心不寧靜,讓它變得寧靜。我們要用相反的事物,也就是與煩惱相對立的事物來作為所緣。
如果貪心非常重,那麼與貪欲相對的就是不淨觀:去審視不美和不漂亮的事物,因為美麗之物會誘發貪欲。瞋心很重,就要修習慈心觀,因為慈悲與瞋心相對。痴心很重的人容易愚癡和迷信,這樣的人應該訓練自己變得更理性,比如看待一切都要有理有據,否則容易被痴心席捲而去。或者如果心非常散亂,那就引導心去與單一的所緣在一起。心跑了,知道,心就會不再散亂。
使用對立的事物來對治, 屬於奢摩他, 它會讓心來到與正在呈現的煩惱 相對立的狀態。
而修習毗缽舍那 則是不作為,不需要去做什麼, 只需要如其本來面目地知道: 如身本來面目地知道身, 如心本來面目地知道心。
奢摩他是有所為的, 並且有所為之後需要呵護, 否則它便會退失。
而毗缽舍那
則不存在“必須”或“禁止”,
它僅僅涉及:如其本來面目地知道。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人聲稱隆波帕默的教導是什麼都不需要做,這不是事實。隆波的教導是:要學會覺知自己。對嗎?不走神也不聚焦緊盯,達到這一點需要練習和有所為。
一旦心能夠覺知自己,就開始觀名色工作,不干預它們——不迷失其中而因滿意或不滿意去干預。但如果滿意或不滿意已經生起了,就要進一步及時去知道它們,這樣才不會繼續干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