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隆波蒲尊者的教導(1)

 ——摘錄自隆波帕默尊者2013年7月21日開示《修行的兩個階段》

以前我跟隨過大師隆波蒲長老,這裡有他的照片,他以前定期來這裡。長老所教導的是最頂尖的修行。如何教導呢? “行、住、坐、臥、吃、喝、說、想”!你們聽到這個,覺得是修行嗎?那個年代的人們看不起他,認為他不會修行。事實上,他是最頂尖的大師。 他的方式是慢條斯理地說:“大家要有覺性地去知道行、住、坐、臥,吃、喝、說、想”。也就是指身與心(色與名):身體(它)在“行、住、坐、臥,吃、喝、說”,誰是能想的“那個”呢?是心。行、住、坐、臥,吃、喝的是身,但是身因何而行?是心在指揮身。 當時的人並不明白修行原則,黏著於禪定,還認為是長老教錯了。長老跟隆波提起,他一直被人瞧不起,認為他不會禪定。

某次,長老受邀去參加佛教慶典,有些組織者看見長老來了,非常藐視:“怎麼請他?他又不會禪定,沒有加持力。”長老說:“哎,怎麼小看人呢?” 他上座以後,手指接觸的瞬間便立刻入定,之後便沒了呼吸。第二天早晨,其他人全走了,只剩下長老獨坐在那裡。人們紛紛議論說,為什麼長老不下座?走近一看,發現他沒了呼吸,“啊!我們造惡業了。把不會修行的人邀請來,結果他坐死了!”大家把他抬下來,他立刻出定又開始呼吸。於是有人尖叫道:“哦!醒了醒了!” “哎,本想坐給他們看看,結果反而被說成是不會打坐!”(笑)其實長老非常嫻熟於禪定而且極具智慧,他的教導非常適合這一代人。 我並不是首位教導人們按照身心的本來面目去感知身心的人,隆波蒲長老早已經做好了鋪墊,而隆布敦教導的觀心也是鋪墊。我跟隨師父們參學時,全都被教導到觀心。

一旦心醒了,行、住、坐、臥,吃、喝、說話的時候,就能夠整天保持覺知。如果行、住、坐、臥,吃、喝、說話、思考的時候都能夠覺知,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發展覺性與開發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老師們甚至教導說:“如果在現實生活之中無法發展覺性,那麼不會有任何收穫!”這是關鍵! 覺知自己不要得少為足,要觀身(它)工作,觀心(它)工作;心時苦時樂、時好時壞,就這樣持續的觀察下去。

1983年,隆波再去頂禮隆波蒲,以前每個月都去空那找他。那時他在寺廟,每次都能見到。長老囑咐隆波說:“你的修行心得應該寫下來分享!”那是1983年,他讓隆波出來弘法。他說:“那些擁有福報、具足波羅密並且具有和你差不多個性的人,是非常多的。如果他們沒有聽到法,很快就會錯失千載難逢的機會。” 隆波當時只是一個新晉的公務員,長老卻讓我去弘法。一個毛頭小伙子突然出來弘法,誰會相信和傾聽呢?即使出錢請他們來相信的鈔票也沒有啊。怎麼辦呢?既然師父吩咐要寫,隆波就寫了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寄給《瞭望》雜誌。不留名是怕一旦出名,生活會受干擾。後來他們將文章刊登出來,一個月後,很多人詢問:“這個作者在哪裡?”長老說:“這個人今天沒來,但是他常常來。”那是三十年以前的事了。

以此因緣,隆波才有機會把師父們的教法與大家分享。因為師父們看得很遠,知道接下來的大部分人會生活在城市而不是偏遠農村,大部分城市人非常習慣於“想”,而最適合於思考者的方法就是“觀心”。除非少數不適應的人,如果他們積累了“觀身”的因緣,那就指導他們觀身。這並不矛盾。

懂得修行的人是沒有門派之別的,並沒有所謂的觀身派或觀心派。假如還在區分“觀身派”或“觀心派”,說明尚未抵達修行的實質。就像是爬到了山頂環顧四周,發現通往山頂的路有很多,有些路比我們走得艱難,有些路比我們走得容易,我們走的並不是唯一正確的路。 一旦懂得修行了,煩惱習氣真的能夠減低。同時我們會明白,修行其實就是真正的理解自心而已。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外無法。

隆普敦長老教導道:心就是法!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純淨無染的心田流露的。抵達了心,就抵達了法的核心。心和法是同一個,心與法是合一的。 心與法的合一,就是心蛻變成出世間之心!心抵達法,就是心純淨無染。那樣的純淨無染與佛陀抵達的是同一境界! 佛、法、僧最後匯集於一點,匯集在同樣的無邊無際、光明、純淨無染!遠離了造作和演繹,沒有掙扎也沒有追尋,遠離一切反應與回應。沒有什麼,但是有“沒有什麼”。有“沒有”! 有“沒有”——這是玄之又玄的!

摘要:大家要有觉性地去知道行、住、坐、卧,吃、喝、说、想。

关键词:修行,观心,开发智慧,禅定,隆波蒲,隆普敦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