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動手實踐而學法
法音聽錄組
法音錄 2019-07-31
阿姜巴山
第十一 屆泰國四念處課程|2019年03月08日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 也頂禮在座的每一位法師!
開始瞌睡了嗎? 現在泰國時間是八點, 在中國應該已經是九點了。可以把手放下來。
能夠看得出來嗎? 我們的心是自然的嗎? 我們的心舒坦嗎, 舒服嗎? 看得出來嗎? 絕大部分人的心是不舒服的, 對嗎? 有在打壓自己的心, 能夠看得出來嗎? 有誰可以看得出來?
只有這麼一點人知道嗎? ( 老師指台下一位學員) 這個人已經很久沒見過了。大家都迷失跑過來看這個人了。
剛才在打壓自己的時候, 心是憋悶的, 我們的禪定是不正確的。但是剛才我們迷失跑過去看那個人的時候, 我們的禪定還是不對。就像隆波帕默尊者剛才所開示的: 關於禪定, 錯誤僅僅只有兩類而已。
迷失到眼、耳、鼻、舌、身、心, 在那一刻, 我們徹底地忘了自己, 那一刻是沒有禪定的。在打壓自己、 強迫自己的時候, 也沒有禪定— — 它同樣也可以稱為有禪定, 但屬於不正確的禪定, 說得更精確一點, 那屬於邪定。但事實上, 這就是我們最喜歡訓練的禪定, 喜歡去打壓自己。
那禪定是什麼? 禪定是一種心跟自己在一起的狀態, 但是是在沒有打壓的情況下跟自己在一起。它是很自然、很平常、很普通地跟自己在一起的狀態, 心是平常、普通、放鬆的, 是一個正常人所擁有的心。並沒有一直非常打壓心, 心是憋悶、鬱悶、苦悶的, 並不是那樣的狀態。
在座第一次來參加禪修的新生請舉手讓老師看一下。 暫時不要放下, 繼續舉著, 讓老師看一下。好, 可以放下了。
剛才看的那個視頻裡, 隆波為大家開示到我們修行人的提問往往分為三大類。大家能聽懂嗎? 我們最喜歡問的是哪一類問題? 以老師的觀察, 大概有一半的提問屬於第一類問題, 但這就是我們大家最有興趣問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很喜歡在專門教導實修的禪修班上去問第一類問題? 因為我們抓不住佛教真正的核心和實質。佛教只有唯一一個目標跟宗旨, 就是帶領眾生徹底脫離苦海。偏離了這個目標和方向的其他一些問題, 都已經不是佛教核心和實質的問題了。
如果能夠牢牢地抓住佛教真正的目標— — 帶領我們離苦, 我們就會直接把所有的目標契入到: 要想真正離苦, 我們要怎麼做。它就會自然地回到第二類問題和第三類問題上來。因為真正帶領我們離苦,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 首先要獲得正確的禪定; 當我們有了正確的禪定之後, 接下來就是開發智慧。
但是由於在佛教徒這個群體裡, 人的根器的利鈍是有區別的, 所以才會導致在佛教裡, 關於怎樣去做才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好, 讓自己可以發財致富, 這樣的教導也存在。所以佛陀碰到那些一出生就很貧窮的人, 就會教導他們要勤勞, 要努力地去賺錢, 要懂得去存錢, 懂得理智地花錢, 包括結交朋友, 也一定要結交那些比較好的人作為朋友, 然後自己的經濟狀況才會慢慢好轉。這一類教導同樣也很多。
包括怎樣可以讓一對夫妻平安地白頭偕老, 一起平平順順地相愛到老, 這樣的教導在佛教裡也存在。要想夫妻能夠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要有哪些條件? 比如, 彼此一定要忠誠, 雙方都一定要信守某些承諾。一旦碰到了一些外緣, 可能導致有想出軌的心的時候, 要懂得去控制、打壓和壓制自己那顆激動不安、躁動的心。除此之外還要有什麼? 一定要有忍耐、忍辱。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 一定要相互多忍耐、多包涵、多接納, 這樣才能夠長久共處, 對嗎? 除此之外, 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 要懂得相互扶助、相互分享。這樣的教導也存在。
因此, 彿陀的教導和開示是無限寬廣的, 可以適合不同根器和秉性、不同層次的眾生。
包括作為人類, 大家要怎樣共處才會有快樂, 才能真正做到和諧跟天下太平, 這樣的教導也存在。今生我們作為人類已經很幸福、 很快樂了, 那怎樣做才可以讓我們來生也很幸福、 很快樂, 甚至可以投生到更好的界、更好的道裡, 這方面的教導同樣也存在。
有些人也許一出生就窮困潦倒, 彿陀就教導他們要去布施, 要去持戒, 當他們慢慢把這些做起來的時候, 當下就會越來越幸福快樂, 未來也會越來越幸福快樂。這樣的開示也有。
這一類開示跟教導屬於基礎的開示跟教導, 在佛教裡存在, 在其他的每一個宗教裡也都存在。比如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有道教, 道教在這些方面也有類似的教導, 可能表述方式會有些不同。因此, 在其他宗教裡也存在布施跟持戒。這是一些基礎的素質跟美德, 讓我們當下可以和平共處, 未來也可以幸福平安、和平共處。
但是, 佛教跟其他宗教的教導的不同之處在於: 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關於離苦的教導, 佛教是最清楚、最明白的。
因此, 我們的十天禪修最強調、最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怎麼做可以讓我們未來能夠徹底擺脫所有的苦。實際上僅僅只需要兩個工具而已, 首先要有正確的禪定, 一旦有了正確的禪定, 接下來就是開發智慧。
雖然講到這是兩個最重要的工具, 但是, 在要想有這兩個最重要的工具之前, 一定要有一個基礎的素質跟美德, 也就是一定要有戒。因為戒是一個基礎, 是讓我們能夠真正獲得正確的禪定的一個基礎和基石。所以, 在佛教裡才會清楚地區分三門功課, 也就是戒學、心學和慧學。
戒學是教導我們有戒的, 當我們有了戒之後, 才有可能跨度到第二門學科, 才會契入到心學。學習完心學之後, 我們會獲得正確的禪定。當我們學完心學, 學明白了, 而且獲得了正確的禪定之後, 才過渡到第三門學科 — — 慧學。
如果我們學完這三門學科, 學到完全融會貫通了, 學習到極點的時候, 就會達到佛教的終極目標, 也就是來到徹底離苦的狀態。
但是, 佛教的學習跟世間的學習有所不同, 並不是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不是說我們能夠記得了, 能說會道了, 就學會了。佛教的學習只有唯一一個方式, 就是一定要去動手實踐。所有法的內容, 全都是為了用於落實和實踐的。甚至包括夫妻兩人在一起怎樣才能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我們聽完之後, 也只有真正去把它落實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才有可能會出成效。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事業或者生活的哪一方面獲得成功, 能夠有所成就, 就一定要有四神足: 勤神足, 精神足( 欲神足) , 心神足和觀神足。只有具備這四個, 我們的事業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但如果我們僅僅只是處在理論學習的階段, 沒有真的把它拿到生活中去實踐, 那就怎麼樣都不可能會有成效的。
今天有幾個要點是我們大家需要領會和抓住的。首先我們一定要明白佛教真正的最高目標、追 求和宗旨就是帶領我們最終徹底地離苦, 這是真正的核心跟目標。
要想能夠徹底地擺脫所有的苦, 一定要去學習三門學科, 也就是一定要去學習有關於戒的內容, 第二個是有關於心的內容, 還有關於智慧方面的內容。一定要透過這三個方面的學習, 才有可能能夠真的達到徹底離苦。但是, 這三門學科的學習, 並不是用像我們平常學習功課那樣去死記硬背的方式, 而是一定要真的去動手實踐, 在我們的生命中好好去運用它們、 實踐它們。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去學習理論, 不停地看視頻、不停地聽法, 但不去持戒, 不好好地去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運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那怎麼樣我們的法都不會進步的。
好, 這就是對我們今天來講, 非常基礎的、非常短的3 0 分鐘法談。這3 0 分鐘所講的, 要去做到!
沒有免費的, 沒有偶然, 你付錢是買不到的。你拿非常多的錢來供養寺廟、供養老師、供養隆波, 也幫不上什麼忙。你不停地來討好老師, 做老師的跟屁蟲, 不停地拍馬屁, 也幫不了忙。
有的只是我們一定要自助, 我們學了之後就一定要去落實、去實踐。
是善法生起, 還是不善法生起, 都要去觀。去學習和探究我們自己, 直到我們最後能夠真的認識和明白我們自己。
老師今天跟大家的互動就到這裡。等一下結束之後, 中國的法工可以留下來, 老師會跟大家說點什麼。
今天就到這裡結束。等一下大家回去休息的時候也要去覺知, 而不是放任自己一直處在迷失的狀態。
聲明: 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文章由部分參加過四念處禪修課程的學員自發轉錄自“ 禪窗” 法布施的音視頻。為使文章便於閱讀與符合書面表達, 我們對其做了後期編輯校對, 內容未經課程老師及譯者校訂審核, 準確性並未得到確認, 受語言能力及個人修證所限, 若存在任何錯誤或偏差, 完全歸責於整理者, 望讀者知悉與明辨, 並請不吝指正。本文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嚴禁擅自節選或改編,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