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麥琪奧蘭努

煩惱習氣生起了,不去排斥它,不去跟隨它,不去對抗它,只是看著它工作。——麥琪奧蘭努

麥琪媽媽與學員互動

泰國解脫園寺|2022年11月13日

隆波教麥琪媽媽和阿姜宋彩尊者的方法….以前阿姜宋彩尊者很容易生氣,比麥琪媽媽更容易生氣得多。遇到一點點事情就生氣了。隆波並沒有教阿姜宋彩尊者要慈悲,但隆波用的方式是:有困難的人來了、有困難的鬼來了,我們一起分享功德回向給他們。多多地訓練分享功德,就是分享給眾生,不用專門給誰。

願我們所作的功德…先供養佛陀,先供養佛、法、僧,然後回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需要功德的眾生和一切眾生。要每天分享功德。好像..隆波常常教要不斷地分享功德,遇到一點事情就分享功德,遇到一點事情就分享功德。

常常訓練回向功德、常常訓練發慈心。這樣能讓我們的心習慣空曠地打開。就是不用命令讓它有慈愛,我們只是有善良的心意。

其實慈愛是友誼的意思。比如說我們見到不認識的人我們對他友好。這是有慈愛、有善意。意思就是兩個人相見我們對他友好,我們沒有把他當成敵人。基礎就是我們不想把他當成敵人,我們先有善意。然後就慢慢、一步一步地和他友好地交往,接下來誰是怎樣的就按照我們的職責和他交往。只是我們不要先傷害他人,這樣就足夠了。然後慈愛它會慢慢地增多。

有時慈愛是因為這樣而生起的:我們不斷地及時知道我們的煩惱習氣。比如我們見到這個就生氣、見到那個就傷心。我們常常看到我們的煩惱習氣。當我們常常看到我們的煩惱習氣,我們就開始感覺到我們自己也有很多煩惱習氣,對嗎?當我們及時地知道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去看到別人的煩惱習氣,就會更加理解。好像他和我們也是一樣的,也都有煩惱習氣。就會接受、會願意明白他人,為什麼他會是這個樣子。在我們明白他人的基礎上,慈愛就會生起得更多。

另一個是關於標準的問題比如說這件事很好、這件事正確、這件事不對、當哪件事我們認為是錯的,然後別人去做,我們就覺得不喜歡。瞋心也因為這個原因而生起,(就是)如果我們對各種各樣的事情有自己的見解,媽媽正在告訴你說還有一種煩惱習氣能使瞋心生起,就是當我們對各種各樣的事物有見解,我們有這樣、這樣、那樣的標準。誰越界了,瞋心馬上生起。

因此就有兩個煩惱習氣在重疊。原先執取自己的見解、執取自己的標準。當誰越界了,瞋心就生起。執取標準是一個煩惱習氣。執取稱之為「取」對嗎?嗯!有了執取,有了想要,讓它是這樣、那樣。隆波說「強大的貪」就變成「貪愛」,那就是想要,「強大的貪愛」就變成「執取」那就是「取」。因此有時候我們有了瞋心。它不僅僅是我們沒有慈愛。但還有我們的見解參雜在裡面。

我們觀察就看看,誰不符合我們的標準的那刻,瞋心馬上就生起。

首先我們有一個煩惱習氣那就是執取自己的見解,這個對、那個錯和緊隨生起的煩惱習氣。那你就及時知道這兩個煩惱習氣。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大部分就有這樣的煩惱習氣隱藏在背後。

因為我們有學習、我們有社會的標準、有個人的標準、有對的事物、有錯的事物。我們已經在自己裡面把它組織起來了:它應該這樣、那樣對嗎。這些標準僅僅是一個知見。它也是使我們成長的經驗與教訓,這些並沒有錯。但錯誤僅僅在於我們執取自己的知見,這是煩惱習氣。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知道,它就操縱我們的心。那ธัช你去看生氣的時候,有時不是因為什麼事情,是因為對和錯。比如說這件事錯、這件事對。如果只是見解那沒關係,但如果有見解且觀察到心有沉重感,這表示我們對這個見解有執著抓取了。

這個煩惱習氣比瞋心更細膩。去看這個錯、那個對,一看到心就不喜歡了,錯、錯、錯,對嗎?因此去看我們的煩惱習氣。

人執行任務一定要有標準對嗎。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這個是辦事的條條框框,並沒有錯。但是每一個人不同。這個條條框框不用去執著抓取它。因為一旦執取,別人越界,瞋心一瞬間就生起了。

我們要及時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我們就只是做自己的職責。別人有時候會越界,有時候他對、有時候他錯。事實上那是他的煩惱習氣,他的職責是清理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也有職責清理自己的煩惱習氣。

比如說我們對這個煩惱習氣執著抓取,我們沒有及時知道,我們的瞋心就會生起。然後就懷疑為什麼自己沒有慈悲心。事實上在心深處有這兩種煩惱習氣隱藏在裡面。如果我們及時知道煩惱習氣。一執著抓取就知道,一執著抓取就知道。以後我們執著抓取自己的見解會越來越少。

我們依然按照規則執行任務、我們依然在自己認為對的範圍裡執行任務。但不用執取這個見解也可以,一旦別人越界我們就不用有瞋心,因為沒有執取,只是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只是告訴他為瞭解決問題,並且沒有生氣。因為百人百姓,各人各性,每個人都成為他本來的樣子。我們沒辦法命令讓他成為好人或者壞人或者讓他要準時、不準時,我們命令不了,他們都成為他們的那個樣子。

每個人有職責熏陶自己。我們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在於先及時知道隱藏在心裡面的煩惱習氣。當我們及時知道這個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就沒有了,我們心就有快樂,當它快樂它就喜悅,這樣就可以分享快樂給他人了,對嗎?

你去看這個煩惱習氣:執著抓取知見和自己的瞋心。我們的職責就是及時知道。當生氣了要先及時知道自己的煩惱習氣,先不用看別人。當瞋心消失時,慈心自行生起。就這麼簡單。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