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一定要了解修行的整個框架!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隆波教導的是法的本質:
我們修行是為了什麼?
一定要知道——是為了離苦。
要想能夠離苦,一定要知道——
苦源自於慾望。

慾望就是想讓身心快樂,想讓身心離苦。慾望之所以生起,是因為沒有看到實相——身本身就是苦,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不是苦和樂,沒有看到實相:心本身就是苦,有的只是苦的多與少。我們以為心時苦時樂,以為有苦有樂,我們就會掙扎著想要獲得快樂,想要逃離痛苦,於是慾望生起。

因此,我們不停地去認識身,了解心,這就是答案。

所以,佛陀才會開示說:四念處是唯一一條離苦解脫之路。四念處是什麼?就是覺知身、覺知心。

別去干預或者打壓身心。那位比丘尼,喜歡打壓心,是這樣的,喜歡這樣打壓(隆波模仿)。第二排的比丘尼,就是你,你回頭去看誰?喜歡打壓,那是不行的,一旦你打壓,身與心就已經不自然了。

在修行的時候,就好比我們要抓一隻兔子,兔子在洞裡面,我們一直拿著一根鞭子守在洞的門口,兔子會蠢到出來送給我們打嗎?就像我們看心裡的煩惱習氣,我們一直盯著煩惱習氣,心裡面的煩惱習氣是不會露臉給我們看的。沒有什麼東西會呈現,有的只是沒有啥感覺。不停地緊盯緊盯,兔子不會出來的,有的只是靜止不動。(因此)別去緊盯它,要裝著不知不覺的,兔子才會出來,它一出來就敲它的頭!

在煩惱習氣生起的時候,我們的心要放鬆,煩惱習氣才會冒起來。

煩惱習氣一露臉,我們就知道。看到貪生起了就會滅,迷失生起了也會滅,散亂、寧靜生了就會滅。有的只是生了就滅的現象,不停地去觀察,去照見身心的實相。就只是這些,此即修行的框架。

我們一定要訓練整個框架性的東西,也就是訓練看到身心的實相,這稱之為毗缽舍那的修行。

毗缽舍那要修得很好,一定要有禪定的力量,心必須要安住,這是在訓練禪定。因此,訓練禪定,是為了可以開發智慧。去看視頻,隆波已經教導很多了,一定要忍耐,不停地觀察,並且觀察上一段時間。

第一次聽隆波講法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發懵,無論你多牛,因為隆波並沒有教你怎麼打坐、怎麼呼吸,怎麼經行,隆波教的是修行原則。因為從來沒聽過,聽了之後,就會發懵。

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聽,就會明白,一旦明白了,修行就會(變得)非常短暫。

其他人都還在發懵,還只是在修習寧靜,但是我們已經解脫了,因為修錯了會很浪費時間。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