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導引

什麼是小須陀洹?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

經典記載說,行者能夠分離蘊界以後,再思維身是無常或心是無常的,體認三法印。

事實上,透過思維而體認自己身心的無常、苦與無我,這還不算是步入毗缽舍那,經典稱之為小須陀洹(即小初果),還不是真正的初果。

心安住成為觀者以後,看到身是一部分,心是觀者。然後去思維身是無常的、苦的、不是我;心是無常的、苦的,不是我。

比如(大家)昨天心情很好,但今天心境有些悲傷,說明心是無常的。這是經由對比不同時段的境界而體會到的三法印。又比如,之前的心(狀態)很好,現在不好了,這也是透過思維對比後看到的三法印,這種情形都稱為小須陀洹(小初果)。

小初果的資產是可以避開下一世墮入惡道的危險,但下下一世還要繼續戰鬥,因為仍有可能會掉入地獄。

若我們有在修行,那麼達到上述階段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首先,訓練心安住,變成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然後繼續去觀。比如:當下這一刻在坐著,看到身體坐著,這個身體是無常的——剛才身體並沒有坐著,剛才是走著的,現在才坐下。因此,身體的行、住、坐、臥是無常的。不管坐得多麼舒服,時間稍久就會發酸,這個身體始終在被苦逼迫著。一會冷,一會熱,一會痛,一會酸,一會餓,一會渴,一會要小便、大便,有時又會生病——身體始終是在被苦逼迫著。

又或者去思維:比如,剛才我們在吃飯,這個身體是一堆物質,不停地在新陳代謝,進食不久就要排泄,因此身體僅僅只是物質,並不真的是“我”、是“我的”,它完全依賴於世間物質而臨時存在,時間一到,必將離散。

再比如,我們來參加葬禮,她的身體原先跟我們一樣可以行、住、坐、臥,但是現在做不到了,沒有幾個小時就只剩下骨灰,根本找不到任何人形的踪跡。假如我們參加葬禮的時候思維說:此身不久便會離散、死去,不再有任何人的影子存在了——如是不斷地思維,即便(修行)還沒有契入毗缽舍那,但也算是極佳的開始了。

我們持續不斷地覺知身體,而後思維:身是無常的、是被苦逼迫的,身不是我,身體只是我們從世間臨時藉來的物質而已,時日一到,就必須還給世間——這稱之為“在思維或在審思身體的三法印”。

又或是觀察心,感到此刻的心跟剛才不同,這也是在對不同的境界作比較。

過去的心跟現在的心不同,說明它是無常的,這種情形依然不算步入毗缽舍那,但是能夠做到也很好,(因為)這是我們真正修習毗缽舍那的起點。

心一旦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變成觀者,而後再觀自己的身與心。

最開始(我們)還是通過思維的引領來體會它們(身心)是呈現三法印的,但接下來,由於心曾經從三法印的角度去觀身與觀心,因此它會自行照見三法印,在毫無任何刻意為之的情況下,而自行獲得體悟。

比如,一覺知到身體,(我們)就即刻感到身不是我,在呼吸的“這個”不是“我”,這是自行感覺到的。因為我們已經具備了禪定,並且有覺性在感知身體,想蘊也曾經界定過“它是呈現三法印的”。一旦具備了上述因素,心接下來就會自行照見三法印。

即使我們並沒有刻意要去照見身體的三法印,心也能自行照見。

這樣的自行照見,稱之為“在真正開發智慧”和“已經在修習毗缽舍那了”。

0
    購物車
    沒有任何東西返回索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四念處學會隱私權政策。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