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不待人,修行要趁早——阿姜宋彩尊者|2021年08月31日(第二屆遠程課程)
【歲月不待人,修行要趁早——阿姜宋彩尊者】
日期:2021.08.31
同聲翻譯:颯然雅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宋彩尊者
#第二屆遠程課程 -
知道不是想,想了就不是知道——阿姜給尊者|2021年08月30日(第二屆遠程課程)
【知道不是想,想了就不是知道——阿姜給尊者】
日期:2021.08.30
同聲翻譯:坤能
泰語視頻來源: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一:【禮佛念經時,應如何憶念到「佛法僧」的恩德?】46:45~54:35
居士:自己以前喜歡念誦打坐,但是近期提不起精神,對什麼也不感興趣,該如何對治?
阿姜給尊者:在念經的時候,要讓自己的心感覺到僅僅只是來贊美佛陀的美德。
佛陀是非常殊勝的一個人,他花了那麼長久的時間來累積波羅蜜,捨棄了自己個人的幸福去幫助別人。包括他在四大阿僧祇劫以前修菩薩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證悟涅槃了,但是佛陀不追求涅槃,將它放棄了,那僅僅只能給一個人(帶來)快樂。在六道里輪回是非常苦的,但是他願意讓自己苦。四大阿僧祇劫加十萬個大劫,這個時間是非常長的,原本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可以離苦了。
他一個人去累積波羅蜜直至最後成功,他來教導別人方法,普度眾生。別人並不止是1個人、2個人或4個人,佛陀教導的眾生數量是數也數不清的,有人類,有天神,有非常多的(眾生)都涅槃了,而且一直到今天,也許(未來)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個。
因此,如同佛陀這般的人,理應值得我們常常去贊美他。所以我們在念誦的時候,我們其實就是在歌頌、贊美佛陀的美德,這樣念誦就會很有意義。為什麼?因為有原因,是值得去念誦的。
我們一旦明白念誦的內容是讚美佛陀的哪些美德,我們就會有信心、有力量來去念誦。首先,信仰也是一種力量,不停的念下去,當我們明白了念誦的內容,就會有法喜;念了之後,心跟念誦的內容在一起,不跑到別的地方去,就會獲得禪定,這是屬於止禪的禪定。這麼念誦的話,其實就是在一開始,我們就以信仰的心去贊美佛陀的美德,還沒有開始念,力量就已經來了。
或者,我們在念誦之前,我們先去禮佛,頂禮佛像。看佛像,別僅僅只是看到(佛像)是金的還是木頭的,那個佛像僅僅只是一個讓我們可以憶念到佛陀的標誌。我們看到了佛像之後,要去憶念到佛陀:請允許可以頂禮佛陀,佛陀是偉大的佛陀,去頂禮他。
如果佛陀在悟道成佛之後,只是一個人去品嘗解脫的快樂,別人是不認識的。佛陀在悟道了之後還來教導我們,他教導的那些內容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佛陀不教導(法),就不可能會有人認識佛陀。
佛陀的教導非常有價值,如果誰能夠根據佛陀的教導去實踐,就會像佛陀所教導的那般獲得結果。佛陀希望眾生離苦,他的教導非常重要,因此,請允許頂禮佛陀的教導;他的教導指向涅槃,因此,也請允許頂禮涅槃。
我們要去想到說:那些聽到佛陀的教導之後,根據佛陀的教導去實踐並獲得成果之人(聖僧伽),他們是數也數不清的。他們就好比是那些為我們引路之人,依然會保持那條線路,讓我們可以很順暢的去走,讓人不停的走上這條路。
他們那些人(聖僧伽)其實是對我們非常有恩德的人,他們依然還在保持、呵護佛陀的教導。我們之所以認識佛陀,正是因為他們將佛陀的教導保存下來。佛陀的教導之所以能夠保存到今天,就是因為有他們在呵護,將佛法保存下來。
聖僧伽數也數不清,中國也有好幾位,而且我們也並不僅僅只是信奉中國的出家師父,包括每一位出家師父,他們願意按照佛陀的教導去上路。跟我們一樣這樣的凡夫,如果按照佛陀的教導去落實,最後也能證悟。因此,請允許可以頂禮聖僧伽。
在念經之前,我們先去禮佛,要大概可以這麼去想,這麼去想就可以有力量。
念了之後,如果沒有力氣,這是屬於念了之後卻不知道價值:不知道佛陀的價值、不知道佛法的價值、不知道聖僧的價值,不知道念誦的內容的價值。我們以為這是老師安排我們去念的,所以我們就這麼去念。或者是自己有發願在這個結夏安居期間,每一天都必須要念誦早晚課。
但是,如果我們是真的明白——我們正在憶念到的佛陀,他並不是一位普通人。每一次我們憶念到佛陀,我們都會獲得功德、獲得福報,因為這是從我們的內心真的生起來的。
也許我們並沒有證到果位,但是我們知道佛陀非常重要,他對世間的眾生非常重要,無論是人類還是天神,包括六道的所有的眾生,脫離鬼道之後可以上升到天界,是因為他們知道方式怎麼去給鬼做功德。人之所以懂得給鬼做功德,是因為佛陀教導過。
所以,並不僅僅只是人類跟天神(能夠)獲得成果,包括地獄的眾生、鬼道的眾生或是畜生道的眾生,它們都能獲得好的利益,甚至連魔王最後都能回心轉意。
因此,我們在憶念到非常重要的人物時,不僅僅是因為這個人在政治方面是重要的,並不是重要的將軍之類的,而是說,這個人是一個可以帶領眾生離苦的偉大之人,佛陀是非常好的榜樣。
想到佛陀的傳記之後,我們生起了非常強的信仰心,非常的震撼,就想通過念誦經文來讚美他,其實我們還沒有開始念誦,(心就)已經開始有力量了,或許還會有天神來聽。
摘錄二:【願你的疾病,可以變成你的利益】1:06:57~1:15:12
居士:心一直黏著呼吸,同時也很散亂,沒有覺性。修行很苦,身體得了重病,感覺死亡就在眼前,請尊者指導如何糾正錯誤。
阿姜給尊者:我們要用這一次的疾病來提醒自己,要提醒自己,要去想到:「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必然的。」
這麼去想之後,就可以讓自己不會太過於疏忽大意。而不是想到了之後卻害怕死,或是想到了之後覺得孤獨、恐懼。
想到了(疾病)之後,要生起的是:不要疏忽大意。
要知道,從現在這一刻起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自己已經得了重病,要知道這次的重病是一個提醒自己的工具。接下來,有可能會更加嚴重或(遇到)更厲害的危機,也有可能。
如果我們不去提升自己的心靈水平,不去提前做好準備,(未來)如果碰到那樣的狀況,我們就一定會考試不及格。
考試不及格的意思是:我們有可能會非常的掙扎,非常非常苦,就會去怪罪別人:為什麼醫生不幫忙?為什麼親人不相助?我們就會不停的去怪罪別人,以為是那些人讓自己處在這樣困難的境地。
我們要把生病拿來去認識自己。所有的一切,生起苦跟樂,事實上僅僅只是一個境界,是源自於根塵接觸,有時是色法,有時是名法,所有這些都只是一個過程,是源自於色法跟名法的一個運作過程。
如果我們說「我苦」,這個就跟隆波教導的一樣,說明你依然是不會修行的狀態。如果我們說「心苦」,這個是修行,但也依然還沒有來到標準的程度。如果我們看到:苦跟心,它們是不同的部分——這個就不錯,明白嗎?
不用想到說「不要苦」,有的只是去及時的知道它。
事實上,我們每一世每一次出生,永遠都會有苦在等著我們。我們所遇到的苦,其實就是一個呈現的實相,一個事實。僅僅是說,這個重病是一個提醒我們的工具,讓我們不會太過於迷失在世間。如果我們迷失在世間,就會再一次輪迴,就會再一次因為生病而苦,而且是苦了又苦,一再重復。
我們要用這個源自於生病的苦——去提醒自己。去提醒自己不要疏忽大意,要讓它變成一個驅動力,我們要正確的去培養覺性,讓它變成一個善法欲、驅動力,驅動我們去培養善法。而不只是「想要不苦」,這個是欲望,不行的;或者「想要擺脫」,這個也不行。
這一次的疾病是一個刺激,讓我們想去瞭解生命的實相——它究竟是什麼樣的?究竟「我」在哪裡?要去認識這個實相。它真的可以隨順我們的心意嗎?我們想讓它是這樣的,想讓身體完全不生病,這可能嗎?
我們的欲望違背了事實,違背了無常、苦、無我的事實。
如果我們的欲望、想要,它跟事實是相違背的,它跟無常、苦、無我是相違背,我們就必然會苦到生生世世,數也數不清。
我們修行是為了要看到這個(身)心是無常、苦、無我,要想看到這些實相的原則,就要去修行某一種禪法,然後看到心的跑掉。修行某一種禪法去看心的跑掉,去看心工作,什麼樣狀況的工作都隨它,去看心走神,看心工作,以保持中立的心去看。
願這次的疾病,可以變成你的利益,讓你可以不疏忽大意。
文|gosati
#阿姜給尊者
#第二屆遠程課程 -
戒定慧要在中道——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08月29日
【戒定慧要在中道——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21.08.29
同聲翻譯:坤能
泰語視頻來源: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一:【修行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00:00~01:30
修行,別讓自己太難、太苦!修行一認真,就太過打壓身、打壓心,要走上中道,中道是不鬆也不緊。
「鬆」就是自我放縱——放任身心迎合煩惱,明日復明日之類的這樣就太鬆;太緊則是一想到修行就打壓身、控制心,就錯在這兩端——太鬆與太緊,因而始終未能契入中道。中道就是不太緊也不太鬆的八支聖道。
八支聖道簡單地講就是戒、定、慧。持戒太鬆不行,太緊也不可以;修定太鬆不行,太緊也不可以;開發智慧太鬆了不行,太緊也不可以;必須真正走上中道。
摘錄一:【法可以幫助我們】03:35~07:03
慢慢適應,別排斥,別拒絕那些正在呈現的現象。所有現在呈現的一切現象,讓我們現在必須要面對的所有的一切現象——那個是果報,那個是糾正不了的。
現在這樣的狀況,事實上是惡業現前了,我們就去把善業做到最高的程度,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過去的惡業所引起的果報稀釋掉。
我們小心的去呵護、保護自己。有覺性,有智慧,慢慢的不停的去感知自己的身,感知自己的心。比如我們身體動,我們去覺知、覺知,不停的覺知,這樣我們就不會一不小心去揉眼睛、去摸自己的臉。有覺性,手一旦動就去覺知,然後就不會去做了。新的善業,就可以幫助我們不得新冠肺炎。
舊的業報現前,導致我們會生活在一個到處都充滿病毒的社會,但是我們有覺性,身體動,就去覺知,我們就不會用手在臉上摸來摸去。
我們的心苦悶、擔心,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但是我們修行,有覺性去及時的知道自己的心,有智慧,瞭解明白事實說:必然會碰到(這樣的狀況)。即便我們再怎麼討厭新冠肺炎,只要它還有(存在的)因,病毒就依然會有;什麼時候沒有因,什麼時候沒有因緣了,病毒什麼時候就會走,就沒有了。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我們的心就不擔心了。
我們相信業和業的果報。有舊業,當下又疏忽大意,那就會得新冠肺炎。治療不了就死去,心如果願意接受這樣(的實相),心就不會害怕,不會擔心。因此,法可以幫我們:有覺性,及時知道身體的動,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助我們了。有覺性,有智慧,及時的知道自己的心,保護自己的心,讓它不苦悶。
現在我們只要還有地方住,有飯可以吃,就應該知足了。還活著,還依然可以呼吸,只要還活著,只要還有呼吸,那就還有力量可以修行。
與其一邊呼吸一邊擔心,不如我們呼吸了,就去覺知自己。
摘錄二:【真正的僧在何處】19:17~24:52
世間的眾生是隨順業報,隨業流轉的。這個時代的人跟以前時代的人不一樣。以前時代的人,他們離出家人,離寺廟,離宗教比較近。
隆波出生在12月份,到了第二年的7月份,還不到一歲,就開始進寺廟了。隆波的養母在佛日的時候,她就會去聽法,然後每一個佛日,在每一間寺廟都會有講法,在結夏安居期間,有的寺廟每一天都會有講法。然後她就會把隆波放在一個小小的搖籃里,放在法座旁邊,隆波聽法是不哭的,從小時候就開始聽。
長大了以後,隆波可以走了,可以跑了,一旦有出家師父們講法,隆波就跑去玩,出家師父一旦講到本生經的故事,隆波就會跑過來坐下聽。每天早上,隆波都會幫忙那些大人,把飯拿到門口去供僧齋,看到出家師父(覺得)很熟悉。
以前讀的小學,也是寺廟里的小學,習慣於跟寺廟、跟出家人非常的熟悉。小學五年級、六年級的時候,也是在寺廟的小學里讀書。白天的時候吃完飯,就會進到戒壇去打坐。
那個戒壇特別的古老,已經快壞掉、垮掉了,就進去打坐,然後自己去修行。那個時候,只有很小的年紀,因為心習慣於跟出家人在一起,心習慣於寺廟。看到那個佛像特別的古老,然後進去的時候,手一碰到佛像,因為它特別老了,一碰到,那個粉就會掉下來,(心裡)就會覺得說:這個佛陀已經壞掉了,這個佛陀已經壞掉了——誤以為這個佛像就是佛陀。然後看到外面的出家人走來走去,心裡面就會感覺到說:這個不是出家人,這個是居士,是普通的百姓,他們來出家而已,那個不是出家人。
真正的僧在哪裡?內心就會感覺:那個僧不在外在,不在外形,並不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的形象。佛陀在哪裡呢?佛像已經壞掉了,那佛陀在哪裡呢?這個心就會感覺到說:哎,佛教可能已經沒有了吧?如果佛教沒有了,也不用氣餒,那就自己去找。如果沒有師父來教自己,那就自己努力的去找出路!
那個時候並不知道找路——是為了要找離苦的路。但是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說:有某一些東西,自己必須要去尋找。
一旦長大一點點,差不多7歲了,7歲的時候就開始去跟隆波李尊者學法了。在10多歲的時候,隆波在寺廟的學校讀書,就會感覺到說:必須自己去找了。所以就會努力的吸佛呼陀,每一天去用功,從來不放棄,沒有誰命令,沒有誰拿著鞭子在指揮、控制,是自己願意去修行的,因為心習慣於修行。
但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他們已經不習慣了,他們不進寺廟,法也不聽,也不相信自己的父母,就連高僧大德也會隨意去冒犯,他們的心非常僵硬,非常粗糙。心如果是粗糙、僵硬的,是不可能會提升的,心就會一直不停的迷失在世間,長大了之後,就會變成那種很狡猾的大人,就會變成非常自私自利的成年人。
世間就是這樣的,這是阻止不了的。給大家分享,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變。
文|禪窗、gosati
#隆波帕默尊者 -
知易行難,貴在忍耐——阿姜宋彩尊者|2021年8月28日(第二屆遠程課程)
【知易行難,貴在忍耐——阿姜宋彩尊者】
日期:2021.08.28
同聲翻譯:颯然雅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宋彩尊者
#第二屆遠程課程 -
生命中的危機會讓我們長大——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08月28日
【生命中的危機會讓我們長大——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21.08.28
同聲翻譯:坤能
泰語視頻來源: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如果你突然被居家隔離,怎麼辦?】03:25~07:21
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excerpt_129/
別排斥正在發生的事!我們現在所必然面對的一切,它們屬於果報,改變不了的。
但在不善業的果報現前時,如果我們力所能及行善,那就會淡化舊惡業的影響力。比如我們自己小心守護,好好保持覺性,有智慧不斷知道自己的身心,身體移動,我們不斷地覺知,我們就不會一不小心用手去摸臉或揉眼睛。手一動,有覺性意識到,就不會做了,新的善業就會幫助我們不感染病毒。
舊業的果報使我們生活在到處是病毒的社會,但我們有好的新業,我們保持覺性:身體動了覺知到,我們就不會用手去摸臉。大部分人心裡會很苦悶、擔心,但大家修行:有覺性及時知道自己的心,有智慧明白事實:我們必然遭遇這樣的情形,不管多麼討厭新冠肺炎,只要還存在相關因緣,它就依然存在。什麼時候因緣沒有了,它也就消失,即便你請它留步,它也不會留的。
一旦大家明白了這點,就不會擔心,而且我們相信業與果報,如果既有舊業,外加當下疏忽大意,就會染病,治不了則死路一條。
心願意接受這點,就不會擔驚受怕,因此,法可以幫助到我們,覺性及時意識到身體的動,就已經很大程度自我防護了!覺性、智慧及時知道心,保護心不讓其苦悶。
現如今還有房子住,有飯吃,就應知足了,還活著,還能呼吸……只要還活著,還有在呼吸,就還有力量可以修行。與其一邊呼吸一邊擔心,不如一邊呼吸一邊覺知,利用居家期間來好好訓練自己的心,免得浪費機會。
如果你們居家時精進修行,當疫情過去會發現居家期間自己生命獲得了很大提升。
文|禪窗
#隆波帕默尊者 -
看見真相,看見法——麥琪奧蘭努|2021年08月27日(第二屆遠程課程)
【看見真相,看見法——麥琪奧蘭努】
日期:2021.08.27
同聲翻譯:坤能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一:【父母就好比是孩子的阿羅漢】53:43~57:17
居士提問:
因為我現在同母親住在一起,母親她很喜歡嘮叨,在她剛開始嘮叨的時候,我還能保持覺性,可她一直嘮叨,到後面我就完全迷失了。感覺自己很容易受到影響,像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做呢?但我又不能逃避。
麥琪媽媽:只能忍耐。老人啊,時間越久就會越容易嘮叨,年輕時可能還不怎麼會去抱怨。老人如果抱怨起來,就會不停的一直在抱怨,年紀越大就越容易抱怨,這是老人的性格,就會一直嘮嘮叨叨。
對於老人,別去跟她反駁。如果我們去反駁,沒有任何的利益,因為她生命中有很多經驗的累積。她之所以會抱怨,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擔心我們。
一定要這麼去看:是不是因為她愛你?
如果她抱怨是因為她愛你,那就讓她去抱怨吧。有人愛我們,這已經很好了。有人愛我們,有人擔心我們,這總好過於沒有人擔心我們。如果她不擔心我們,她就不會去抱怨了。要去看她(抱怨)的真正動機,是什麼?如果我們看到她的動機,我們也許(就能理解)。
事實上,抱怨是很令人討厭的,但老人就是這樣的,沒有修行的老人幾乎全部都是這樣的,這是很正常的。到了時間,當我們老的時候,也許這樣的狀況也會加重。只有那些修行人才能在老的時候有所改善。否則如果我們不修行,人越老,這些症狀就會越嚴重,這是幫不了的,而且她的大腦也會慢慢退化。
要好好地去照顧她,因為這是自己的媽媽。她能給我們多少機會可以照顧她呢?我們要去想到: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是媽媽一直在照顧我們,也許很多事情並不圓滿,但是她是愛我們的。一旦我們能感覺到「自己的媽媽是愛我們的」,這樣她如果再抱怨,我們就大概能夠接受得了。
所以,我們對於父母的職責就是:父母就好比是孩子的阿羅漢。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會出生。父母是對我們有很大恩德的人。
我們的職責就是要去回饋他們,也就是:首先,我們要去照顧他們,要去贍養他們。在他們老的時候,病的時候,要去贍養、照顧他們。我們不去做那些會讓她們傷心的事情,我們要去努力的呵護父母的心,讓他們的心是善的。
如果我們的母親很容易抱怨,我們有職責,一旦我們知道她(抱怨),我們就去找一些讓她有快樂的事情,去增長她的快樂。我們同樣也要有一些竅門、善巧。如果我們實在受不了,也可以暫時先回避一下。
我們一定要去知道,她抱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候說得簡單,我們不要總想著去糾正她,僅僅只是照顧好她,就可以了。
摘錄二:【我們可以為去世的親人,做功德回向嗎?】1:43:00~1:48:30
學員提問:
有時我周圍的朋友或家人有不順心的事,或身體有病了,或者有不好的消息告訴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做,但是晚上在做功德回向的時候我會回向給他們,我這樣做對嗎?我有沒有這個能力給他們做回向?想請麥琪媽媽指教。
麥琪媽媽:也可以做。但事實上這個業並不會來到那種程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在業報現前的時候,實際上,別人是幫不上什麼忙的。即便是我們努力地去給他們做回向,這個真的(也)只有一丁點幫忙,我們別努力地想去改變別人的業與果報。
佛陀教導我們要相信業與果報,播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每一個人碰到的那些各種各樣不好的狀況,都是因為自己曾經播(種)了相應的因。
我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去幫忙他們,努力地去給他們做功德回向,實際上能幫到的很少,有可能根本也幫不上什麼。或許,我們從別的方面去幫他會更好,比如他餓了之後,我們直接去給他食物吃,這樣或許還能幫得上。
但是,在「業」這方面,絕大部分是幫不上什麼忙的,因為有時那些果報必然會現前。最重要的在於:我們必須要能夠帶領自己離苦。幫助別人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忙。也就是說:每一個業,都會有果報。
假設我們去干預別人的業報的運作,我們同樣也要接受到相應的果報。如果是那些修菩薩道的菩薩們,他們是可以那麼做的。但如果我們的力量很小,那麼其實我們能夠幫到的忙是很少的,甚至根本也幫不上什麼忙。
實際上,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自己去修行!我們能幫他多少就幫多少,但在心方面,這其實是很難幫忙到的,因為我們的力量還並沒有大到那種程度。
學員提問:
請問媽媽,我的母親剛去世沒多久,我就是每天晚上給她做功德回向的,這樣可以嗎?
麥琪媽媽:可以,這個是你的職責,就像剛才麥琪媽媽給第一個人的回答是一樣的。在母親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就去照顧她、贍養她、孝順她,去回饋她對我們的恩德,然後保護她的心是善的。
一旦她走了之後,我們就要盡自己的職責去做功德回向。無論怎樣,只要我們還活著,就要盡到我們的責任跟義務。因此,你就每天都去做功德回向,願自己做的所有的功德跟福報,自己的媽媽都能分享到。要不停地去回向(給她),至於她能不能接收得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學員提問:
麥琪媽媽,我想再問一句,我的爸爸已經去世好幾年了,我給爸爸媽媽一起回向可以嗎?
麥琪媽媽:可以。你要盡自己的職責,至於說他能不能接收得到,那取決於他所投身的狀態。他所處的那個狀態,如果能夠接收得到,就接得到。但如果他接收不到,我們也要去盡自己的職責。
至於他是否能夠接收得到,這是跟他們的業報有關的,全都是屬於業報的範疇。如果他可以接收到我們的功德,那也是因為他曾經有播種過好的因,所以他才能夠接收得到,而不會是沒有任何原因,他就能夠接受得到的。假設他投身到了能夠接受(功德)的道,那也是需要具足很多的因緣的。
我們的職責就是:能夠去回向,那就去回向。
文|gosati
#麥琪奧蘭努
#第二屆遠程課程 -
修行屬於對自己生命進行投資——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08月27日(第二屆遠程課程)
【修行屬於對自己生命進行投資——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21.08.27
同聲翻譯:坤能
泰語視頻來源: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隆波帕默尊者
#第二屆遠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