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01 我們的職責——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7日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我們的職責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2 佛陀的教導——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11月28日A(中文同聲翻譯)
題目:佛陀的教導(中文同聲翻譯)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14年11月28日A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一:【每一種波羅蜜,都要去累積】14:11~16:41
當我們的戒圓滿,定圓滿,智慧圓滿,戒是自動的,定是自動的,智慧是自動的,如果我們的福報足夠,道果涅槃就會生起。
別以為就只是天天在那裡打坐,有一天就可以抵達道果涅槃,不用去持戒,不用去行善、佈施。那是不可能的。
波羅蜜是一定要圓滿,持戒波羅蜜,佈施波羅蜜,智慧波羅蜜,慈悲波羅蜜,包括出離波羅蜜。作為居士,如果我們始終迷失在色聲香味觸法中——我們只需要保證自己可以活在這個世間就可以了。如果我們一直迷失在那種飢餓的狀態里,就是一直迷失在欲界。如果遠離那些,就叫做出離波羅蜜。
一定要說話算數,說了什麼就是那樣,那也是一種波羅蜜。一定要有忍耐波羅蜜,忍耐也是波羅蜜。
所以我們要不停地去為自己累積這些波羅蜜,然後去開發智慧,去分離名色,看到名色在工作。每一個波羅蜜都會推動我們的心越來越有力量。
心要徹底地跨越世間,來到出世間,一定要依賴於這些好的力量,讓這些好的力量一起聚集起來。所有的優良品質一起來到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心,而且是在同一個瞬間,而不是這個時候是戒聚集,另一個時候沒有戒聚集。
所有好的品質要在同一個心識剎那同時聚集,並不是刻意的,它們是自動地聚集的,因為波羅蜜圓滿了,然後道果涅槃就會生起,它們就會自然地去清除煩惱習氣。
摘錄二:【如何生起智慧?】22:30~23:46
智慧如何才能產生?
我們需要依賴覺性及時地去知道身跟心的變化,在我們及時地知道身跟心的變化的時候,心一定要能夠安住,變成觀者,也就是一定要有安住的心。
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身跟心,而且是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知道,這樣智慧才會生起,我們就會看到身跟心的實相,也就是它們呈現三法印。
一個人要能夠來到這個階段,一定要能夠分離名跟色,看到身是一個部分,心是一個部分,苦樂是另外一個部分,好壞是一個不同的部分,它們是分開來的,心只是一個觀者。
心作為觀者,就會看到身體是無常的,是苦,無法控制;心無論是苦樂、好壞,還是去覺知各種各樣的境界,都是生起了滅去,生起了滅去,無法去控制——想讓它快樂,無法做到,想讓它不苦,也做不到,想讓它好,做不到,想讓它不壞,也做不到。這叫做在修習毗鉢舍那的智慧。
#隆波帕默尊者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智慧 #波羅蜜 -
第三屆|03 修行的快樂——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11月28日B(中文同聲翻譯)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修行的快樂(中文同聲翻譯)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14年11月28日B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隆波帕默尊者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4 圓滿戒——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8日A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圓滿戒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8日A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5 觀心——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8日B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觀心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8日B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6 阿姜巴山開示|2014年11月28日C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阿姜巴山開示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8日C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7 掌握修行的核心原則——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11月29日A(中文同聲翻譯)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掌握修行的核心原則(中文同聲翻譯)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14年11月29日A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
修行之前別急於動手實踐,一定要先知道修行的原則,而不是立即就開始動手實踐,立即就去尋找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是次要的,一定要先掌握修行的核心與原則,一定要知道是在修毗缽舍那還是奢摩他。至於具體的修行方法,要根據自己的秉性與根器去選擇。
#隆波帕默尊者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8 堅持修行——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11月29日B(中文同聲翻譯)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堅持修行(中文同聲翻譯)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14年11月29日B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心有皈依,就不會孤苦無依】
要修行,當我們生病了,無論如何心都會有皈依,不會孤苦無依。一般人如果沒有法作為皈依,一旦生命出現問題,就會苦上加苦——身體苦,心也會同時受苦。如果訓練好了,有的就只是外在的問題,只有身體的問題,工作、家庭的問題。它們只是問題,但是心沒有苦。問題是問題,苦是苦。
#隆波帕默尊者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09 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9日A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9日A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修行,要自己去嘗試】
經過兩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修行的原則,接下來就要開始在具體的方法上做一些嘗試。比如,有時我們可以經行,有時可以打坐,有時可以觀呼吸,有時可以做一些肢體動作,但是它們的核心與原則是完全相同的。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10 讓心具備力量——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9日B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讓心具備力量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9日B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一點一滴的累積】
一個每天持續堅持修行的人,心力會增強。當他的心力增強之後,所有的善法都會很容易成長和提升。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會體會到:我們把一個好的品質累積起來是很慢很慢的,是一點一滴、一點一滴的,但是我們如果一天或者幾天一旦懈怠了,所有好的品質很快就會消失。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點滴累積心的力量 -
第三屆|11 一切法都源自於心——阿姜巴山|2014年11月29日C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一切法都源自於心
主講:阿姜巴山
日期:2014年11月29日C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摘錄:【心擁有法,心呵護法,心弘揚法 】
比丘尼師父提問:
您剛才說希望我們把法帶回中國,我心裡面起了一個疑問:中國沒有佛法嗎?
阿姜巴山:
誰知道呢?
即使是在泰國,寺廟非常的多,教法的老師也非常的多。但是對於是否有一個老師可以用最簡短的方法讓我們清楚的知道整個修行的全過程,而且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見到結果的,在泰國他也找不到,除了老師自己跟著隆波帕默尊者學法以後,真的看到結果以外,老師也不知道其他什麼地方有。
在泰國,也有很多非常棒的師父,但是每一個師父教導的方式不一樣,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看到結果的,老師也沒有發現除隆波帕默尊者之外的第二位,也許是老師的接觸面比較有限。
誰有職責呵護佛法?
心,有職責呵護佛法!
一個真正擁有法的心,有職責呵護法,有職責弘揚法!
法,並不存在於書本里!
法,並不存在於寺廟!
法,並不存在於出家人!
有很多的出家人並沒有理解法,他依然只是凡夫。
心,擁有法,
心,呵護法,
心,弘揚法。
老師也不知道其他什麼地方有,只是老師跟隆波帕默尊者學習以後,自己的生命也越來越改善。
也許,在這個世間,有五百個寺廟或者一萬個寺廟,裡面根本沒有法,也有可能。
文|如實如是
#阿姜巴山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
第三屆|12 唯一路——隆波帕默尊者|2014年11月30日A(中文同聲翻譯)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
題目:唯一路(中文同聲翻譯)
主講:隆波帕默尊者
日期:2014年11月30日A
來源:禪窗、Dhamma.com
更多資料:https://www.shineling.org
#隆波帕默尊者 #第三屆泰國四念處禪修課程